广水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增收项目,一产业一利益连接机制”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依托五大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强了脱贫攻坚效能,促进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一是基地带动模式。即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长岭镇吕冲村充分利用本村5000多亩山场资源,按“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引进建设长寿山绿色生态产业园项目,建成油茶基地1600余亩,村集体以山地入股,按4:6分成(村集体得4成,公司6成);同时,扶持贫困户新栽种油茶300亩,有81个贫困户213人以各种方式参股分红或务工增收,收益按比例分配,人平年增收2000元左右。
二是企业带动模式。大力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布局集约化、贫困户增收长效化。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大自然实业按“公司+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与杨寨镇、吴店镇、陈巷镇、骆店镇、城郊办事处等11个镇办的32个村对接,发展稻虾连作、特色蔬菜种植基地12000余亩,327个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务工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免利润提供种苗、饲料,免费技术指导,对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等方式,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发展小龙虾养殖增收脱贫。
三是合作社带动模式。大力扶持发展适应本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贫困户产业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十里办事处观音村按照“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先后成立宝利种植、银波水产、陈氏甲鱼等三个专业合作社。其中,宝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场、土地2000余亩,主要从事苗木、油桃、胭脂红桃、黄金梨、油茶等林果经济作物种植,聘请当地村民进行日常栽种和管理。2018年支付本地农民工资153万元,土地流转费50余万元,该村所有贫困户(59户166人)都挂靠或入股合作社,目前已有40户106人实现脱贫。
四是能人带动模式。大力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激活人的要素发展扶贫产业。蔡河镇观音堂村按照“致富能手+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在本村能人郝召的带动下,通过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签订药材回收合同的方式,发展艾叶等中药材种植,不仅引导本村80多户(贫困户63户)种植艾叶600余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黄土关等7个村100多户农户种植艾叶600余亩,农户每亩(艾叶+艾杆+艾兜)年综合性收入达5000元以上。
五是自主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其自主发展摆脱贫困。长岭镇月仙坳村是非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为此,村“两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有限的产业扶持资金,集体整理改造养殖基地40亩,鼓励贫困户免费承包。贫困户毛家德主动承包养殖小龙虾,不仅通过自己双手脱贫致富,还按1000元/亩/年的标准向村集体上交承包费,村“两委”再将这笔承包费用于扶持其他相对困难的贫困户,从而形成了一条资金、爱心、产业扶贫传导链,不仅带动更多贫困户从事养殖业脱贫,也探索出了一条非贫困村如何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发展扶贫产业的新路子。
(市扶贫办 高教荣 刘海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