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高有优势吗?
1.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学历要求,不同学历的人才一般不会在一个平台上竞争。
有一种说法:现在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硕士学历的都一大把,不读个博士,可能都没什么优势。这种说法体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很多同学中的误区。
大部分正常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岗位是有一定的薪酬和一定的用人标准的。一个岗位既然是招硕士,那么它的工作内容就应该是硕士能够胜任,它的薪酬也只会是硕士的薪酬。如果你是博士,你就会去一个招收博士的岗位,你身边的同事也都是博士学历;而不会还去一个招硕士的岗位那里体现你的学历优势。
2. 获得了更高的学历之后,你的能力、视野和选择面不同,你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学历高了,不是说你就跟学历低的相比有优势了。因为不同学历,会面临不同的选择面。本科毕业进不了高校做不了科研,但是银行文案策划销售这些职位只招应届本科。我们学院本科生,有不少会进入航空公司、地产公司工作的。这些企业不需要高分子的专业知识,但也喜欢985理工学校的本科生。而应届博士的选择面就不一样了,高校、研究所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而企业的选择面就集中在500强企业的研发和培训部门。应届博士就算隐瞒自己的高学历,拿本科学历去应聘,他的年龄也摆在了那里,不如应届本科具有“可塑性”。
所以,你在考虑是否攻读更高的学历的时候,不应该就是为了跟低学历的人相比“更有优势”,而是为了那个不一样的选择面,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力和视野。例如,你是希望有“进高校做科研”这种选择,所以才攻读博士的。更准确地说,你是为了获得做科研的能力而去攻读博士。
那么,在那些“硕士一大把”的岗位里,如果你也同样是硕士学历,怎么体现优势?——那就只能是工作能力。所以能力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专业性强的理工科学生而言。我们平时应该自我考察的重点,应该是自己是否具备了解决高价值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是否具备了有利于就业的各类标签。后者跟前者本质上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有先后问题。
3. 国外博士在回国就业的时候,与国内博士相比优势不大
如果你站在精打细算的企业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博士就要比国内的博士值钱?或者就能做要求更高的岗位?
医学博士回国到医院工作优势是明显的。哪怕是三甲医院,医师学历结构跟高校比较还是偏低,但是很多三甲医院都很重视科研,国外高学历回来还是香饽饽。但其他理工专业的,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早就水涨船高了。因为很多中科院所或者985高校的重点实验室的硬投入和培养模式都已经跟国外高校相近,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眼界和水平都差不多。留学博士可能普遍英语口语要好一些。所以,应届的国外博士回国,有时薪酬只能比国内博士高一两成。而获得这两种学位在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差别却是巨大的。
什么情况国外博士会比国内薪酬高得多呢?那就是在这个专业或这种岗位里,国外博士的培养质量比国内高得多,又或者对存在对留学学历的硬性要求。例如许多地方政府面向企业的引才优惠或者项目,企业想申报,就必须有留学学历的员工。所以,想要留学背景有优势,你就要选择国内相同学历培养质量还差很远的行业。随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博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内、外博士学历的待遇差别会越来越小。尽管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质量低下的原因是结构性的,但也不敢下结论说今后五到十年内现状不会改善。而你若决定出国读博,对应的时间就是今后五到十年。
4. 要区分“落户”和“就业”
“地方”和“单位”是两种主体。前者是地方政府,后者是用人单位。它们“引进留学人才”目的和做法是不同的。单位引进留学人才往往跟这个单位的岗位的专业需求十分相关。例如高校研究所引进留学生是看重你的科研能力。创业园引进留学生是希望你带来新的可转化技术自主创业。这些都是落实你的“就业”问题的。而地方政府的“引进”往往是出台留学或国内高学历人才在落户、购房购车、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市民福利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落实你的“落户”问题的。你回国发展的时候,先要解决“就业”,才有考虑“落户”的前提。
初筛看外在,面试看内在
国内就业竞争激烈。简单可以概括为,初筛看外在,面试看内在。
所谓的外在,就是简单的标签,例如高校档次(985、211)、英语等级等。很多大企业的初筛是通过“网申”做的,这些标签就是一些下拉列表。例如,本科毕业院校的下拉列表除了双一流、985之外,就只有“其他”选项,也不再设立文本框供你填写你具体是什么大学。本科院校是最重要的。很多企业的网申也会需要你输入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毕业院校。至于说,这些信息搜集了之后,企业会怎么统计和使用,我在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人人趋之若鹜的大企业(如跨国外企)才都如此死板的筛人。大型企业自有一套人才成长体系,它们的目标是把入职者从思想到技能都改造成符合企业要求的状态。跨国企业在各项业务上都强调可重复流水线作业,减少对人的特殊性的依赖,以降低运营成本。因此它们一般在招聘的时候,不会特别限定专业,往往一个职位的专业要求会从化学、化工、材料等列出一个非常宽的范围。事实上这些专业的课程差别是很大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差别也很大。但是大大企业不太理会这种差别。它有更高的薪酬,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因此确实具备“粗暴筛选”的基础。往往到了面试阶段,你和你的竞争者都是名校毕业、都当过校学生会干部,都有三好学生等,到这时再考虑专业契合度等细节仍然不迟。而以接收简历的方式招聘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筛选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高分子行业的企业会看重大学的高分子专业排名。只有高分子专业特色不突出或甚至没有高分子专业的高校,才看一般排名。例如,你来自华南理工的高分子系,应聘高分子专业岗位时,比来自中山大学或同济大学管用。因为行内人基本都知道国内外的高分子强校是哪些。高学历人才的招聘(博士),由于人数规模小,这种筛选的因素就更小了。另外,很多新兴行业的小企业、有活力的创业型企业等,招聘过程更加务实,主要注重你的能力是否契合岗位,因此重视面试的结果。面试OK就不追究你的出身。
要成功应聘,最终还是要通过面试。所谓面试看内在,那就是一切你的网申和简历无法体现的重要因素。例如你对你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英语交流能力、谈吐和应变能力等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