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垃圾治理  助力广水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1-10-13
  • 信息来源:广水市城管局
  • 【字体: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围绕“扫干净、分好类、转运快、处理好、保持住”,凝心聚力勇担当、善作为,千方百计出实招、求实效,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应山城区环卫市场化作业顺利运行,总清扫面积达160万平米,市政府年付费约900余万元。城区主街主道全面落实凌晨普扫、白天保洁、夜间洗路保洁制度,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镇办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全市18个镇办,有9个镇办环卫全域市场化,4个镇办部分环卫市场化,5个镇办没有实行环卫市场化。集镇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城乡保洁实现一体化、全覆盖、无盲区。大力推进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和配套完善,建成标准垃圾中转站32座,18个镇办平均1至2座,完成了双滑道配套建设,投资110万元新增了6个压缩箱;全市新增各类垃圾转运车17辆,转运设备全面提档升级,转运效率大幅提升。切实完善垃圾转运体系,通过专业运输公司--长沙中冠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对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处理,日转运生活垃圾330吨左右。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稳定运行,项目通过BOT模式建设,总投资3.78亿元,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600吨,扭转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序填埋、污染环境的不利局面。

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全链条”。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五进”大宣传,大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群众文明意识,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础。制定《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指导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先试,打造了观音村、白龙村、木搭桥村等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村。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村(社区)范围,全市十个村,两个社区力争创建省、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社区)。目前城区安装了不锈钢分类箱90个,迷彩式分类垃圾箱170个,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亭300余个。

三、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全封场”。认真落实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全力以赴遏增量、减存量,2019年12月召开全市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会后,镇办迅速行动,12处镇级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第一时间完成封场关停,第一时间启动生态修复,完成了生态修复任务,切实消除了污染隐患。

四、封场填埋场生态环境“全修复”。广水双桥生活垃圾填埋2008年4月启动建设,2010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8年12月31日封2019年市政府投资1112万元对双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生态修复,包括垃圾堆体整形封场覆盖防洪与雨水导排填埋气体导排垃圾堆体绿化调节池浮盖系统等。生态修复完成,能有效消除垃圾长期堆填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消除环境与安全隐患,同时可将治理后的场地进行绿化,有效改善填埋场及其周边整体生态环境。竹林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t/d,填埋场总库容132.3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5万立方米,填埋场总占地183亩,2012年开工建设,2018年基本建成,投资6100万元,设计使用年限16年。竹林生活垃圾填埋2019年1月1日开始接受市区生活垃圾填埋任务, 2019年底垃圾焚烧厂运行后竹林生活垃圾填埋场转为飞灰填埋场(飞灰有独立填埋单元)和应急备用填埋场。

五、生活垃圾渗滤液“全处理”。2017年、2018年,分别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公开招标,采取BOT模式建设了两座渗滤液处理站,双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由武汉天源环保公司中标,处理期限12年,设计日处理规模100吨,处理单价为89元/吨;竹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由沃特尔公司中标,处理期限12年,设计日处理规模80吨,处理单价为79.8元/吨。全市32个垃圾中转站和12个镇级已封场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后收集的渗滤液,都转运到市双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集中处理。

广水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2021年9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