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交通运输局2021年质量强市工作自评报告
  • 发布时间:2022-04-15
  • 信息来源:广水市交通运输局
  • 【字体:

我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随州市《随州市质量强市战略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在交通建设领域,大力推进质量工作,在国省干线、县乡道路、桥涵及安全、场站码头建设等全面加强质量监督及检查,确保全市交通工程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质量合格率100%。按照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的要求,我局对照《广水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措施到位

制定了交通质量强市方案,确定了目标和任务。按照要求,针对交通实际,我局制定了本年度质量强市具体方案,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相应股室具体负责,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运安股负责质量安全,办公室负责质量安全宣传等,将全市交通工程任务分解到人、到股室、到二级单位,层层抓落实。确定目标是杜绝重大安全事故,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二是领导亲自抓。我局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对2021年工作进行部署,确保质量强市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大力推进全市交通建设,做好相关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落实。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2021年交通质量强市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了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与公路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海事处等二级单位签订了质量强市目标责任书。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部门目标管理,并实行年度考核。

2、抓好质量监督管理。我局充分发挥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不断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上下联动,大力推动全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和管理,严格巡查,验收制度。2021年度我局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共3个,其中在建项目1个(基本完工),完工项目2个,所有项目均上报质量、安全监督申请,受理情况详见项目清单。续建及新开工项目监督覆盖率达100%,监督管理单位为广水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方式为全过程监督,监督频率为综合性检查1/季度,质量、安全巡查不少于3/月。完工项目正组织交(竣)工验收。2021年度完成通村公路建设70公里/58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36.534公里/37条。我局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各地通村公路及提档升级项目的实体质量进行了检测,合格率达到省局验收要求。省局2021年公布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检测情况中广水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无不合格指标和项目。我局交通建设领域2021年度未发生任何大小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顺利实现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目标。全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活动20次,检查指导交通建设领域各在建项目,做到每月不少于一次全市交通质量巡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全面开展。

3、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自检系统及监理企业的监督职能,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效益及企业生命的理念。做到企业自检、监理监督及社会监督职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做到质量监控不留死角,对于没有自检及监理确认的一律不予计量

4、规范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推行ISO9000标准,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大力推行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制度,预留质量保证金,确保工程质量。

三、成效显著

通过质量强市工作全面实施,全市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质量强市目标任务。

(一)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无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本年度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

(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创优工程项目数不断增加、工程质量投诉下降、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未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目标。

(三)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运输管理、路政管理机窗口服务按上级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投诉明显减少,群众及领导满意度不断增强。

四、存在问题

一是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认识不高,工作开展的还不平衡、不扎实、不深入;二是有些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对质量强市的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工程进度滞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在继续巩固质量强市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持久地抓好质量强市工作。按照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总体要求,认真抓好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交通服务领域服务质量、交通运输领域行车质量安全、水上及其他领域的质量建设及质量安全。

2021,我局在质量强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领导要求,兄弟单位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实现质量强市目标还需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高质量地落实质量强市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质量强市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市交通建设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