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种植油茶历史久远,自上一世纪70年代就开始规模种植油茶。现有油茶面积16.7万亩,其中老油茶面积8万亩。2009年以来,在两级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公司、合作社、大户油茶种植积极性高涨,油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新发展保存油茶面积8.7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岗地。通过对老油茶基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油茶产量逐步提高,现有结果面积达12.81万亩。七十年代保存油茶主要分布在蔡河镇、武胜关镇、李店镇、太平镇、关庙镇、长岭镇等镇办;2009年后主要发展油茶种植的为长岭镇、城郊办事处、骆店镇、十里办事处、武胜关镇、吴店镇、杨寨镇等镇办。年产油茶籽3254吨,年产值9650万元。
一、2023年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情况
我市油茶提质扩面增效项目共下达任务面积7.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万亩,低改面积 1.4 万亩。2022年,全市完成油茶新造2000亩,低效林改造4000亩。今年,全市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任务共计1.46万亩,其中人工新造1.1万亩,低效林改造0.36万亩。目前,已完成面积1.34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1万亩,任务完成率100%,完成低效林改造0.24万亩,任务完成率66.7 %。
(一)落实油茶用地保障。我市自2022年春就对部分低产低效商品林依法依规办理了采伐手续,全市落实商品林采伐面积5390亩。同时,对符合油茶产业政策、立地条件较好的火烧迹地、造林失败地纳入油茶造林,面积4510亩。确保油茶种植用地足量合规。
(二)明确油茶造林主体。各镇办积极落实林地流转,吸引外地老板、本地大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油茶产业,全市共吸引15家公司造林,面积5343亩,大户造林22家,面积3465亩,乡村合作公司造林28家,面积2192亩。为支持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油茶,市政府从乡村振兴产业资金中整合一部分用于油茶种植补贴,将原每亩1000元补贴提升至1200元。
(三)完善油茶种苗供应。植树造林,种苗先行。为加强对全市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确保良种壮苗上山造林。由广水市林业局种苗站统一购苗,先与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签订供苗协议,再与各造林业主签订供苗合同,各造林业主在油茶项目资金兑现前付种苗款,种苗站共调油茶苗22万株。在保障油茶种苗质量的基础上,也帮助各造林业主解决了种苗供应问题。
二、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油茶品种结构单一,产量不高。现有老油茶基地大多数属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播籽造林,占全市油茶面积的47.9%。多为老、疏、残油茶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疏密不均,通风不畅,透光不良,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产量低下,亩平均产油量仅5公斤左右。
(二)缺乏油茶品牌,销售效益不高。现有油茶经营加工多为分散的作坊式加工,大多采取土制方法,自产自销,自食毛茶油,且大部分油茶加工作坊设备原始落后,加之茶籽采摘期把握不准,出油率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茶粕没有综合利用。加之市域内暂无大型龙头加工企业,油茶品牌尚未形成,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因而有的被迫低价出售茶籽或者干脆不采摘,严重挫伤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多方原因导致油茶商业价值大幅削减,难以带动种植农户发家致富。
(三)产业融合渠道不畅,资金注入不多。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林业项目的投入,广水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相继扶持了一批油茶种植大户,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回报周期长,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投入较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地质量不高。
(四)发展油茶面积受限。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后,全市可造林绿化空间面积6.3万亩,内容规划造林面积4.1万亩,符合发展油茶面积不足1万亩。同时,相当一部分油茶面积在国土三调数据库中为耕地,这部分面积不能够进行改造。新造油茶只能在低产低效商品林中进行改造。
三、发展油茶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多方参与,扩大油茶产业种植规模。种植规模是发展基础,到2025年全市油茶总种植面积要达到24.1万亩,油茶干籽亩平均产量提升至60公斤以上,油茶籽总产5220吨以上,培育一个全省知名油茶品牌,全市油茶全产业链达2亿元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在广泛动员上做文章,在规模种植上寻求突破。
一是动员广大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千家万户利用房前屋后,田埂地边等闲置土地广栽油茶,让油茶离不开老百姓的视线。二是动员油茶大户积极组建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将农民林地经营权、劳动所得权、收益分配权有机结合起来,破解林地、资金、技术、劳力等难题。三是动员民营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返乡回乡建设油茶基地,形成油茶产业乃“富人产业”的氛围。四是动员油茶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经营模式,建立高产示范油茶林基地,形成油茶产业链集聚效应,防范和减少油茶产业市场风险,切实保障油茶林农的最大效益,让林农有看得见的实在利益,从而促进林农种植结构调整,促油茶种植规模扩大和发展。
(二)多措并举,促进油茶产业融合发展。油茶除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油茶林下植被种类丰富,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有广阔的前景,从而解决油茶附加值过低,延伸油茶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是在融合第一产业发展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油茶林下推广种植药材等作物,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充分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二是在融合第二产业发展上,扶持油茶加工企业,提高油茶的加工度,创造更多的油茶终端产品。包括鲜果加工、茶籽加工、压榨精炼、产品包装、茶枯茶壳二次开发、茶油精深加工等等。三是在融合第三产业发展上,注入更多的科研、文化元素。支持吴店镇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推广茶油产品的健康、养生理念及体验等,构建一系列集技术研究、健康养生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从而提高附加值。
(三)科技赋能,助力油茶产业蓬勃发展。一是推动油茶技术创新,围绕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良法、良油等重点领域,把油茶高产高抗新品种的推广、油茶栽培以及精炼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以科技进步助推油茶产业升级。二是聘请高级专业人才对油茶产业进行跟踪指导,推动农技站所对口帮扶油茶生产基地,整合农业、行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力量,扶持专业化的油茶生产服务公司,对油茶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户等开展以栽植、施肥、修枝、采摘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服务和机械作业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