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广水市位于桐柏山、大别山两大山脉交汇之地,素有“鄂北门户”“荆楚咽喉”之称,被誉为“凤凰之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自收到省民政厅《关于确定全省“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单位的通知》后,广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分管民政副市长为组长,市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地名和界线管理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广水市地名和界线管理领导小组,暨广水市“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调研,试点先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广水市民政局抽调局精干人员组成调研组,由地名分管同志带队,深入基层,全面开展调研工作,选取19个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的美丽乡村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的试点村,对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居民点、地名文化、旅游景点、“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建设规划设计,分步推进试点建设,以试点为引领,全域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二)组建专班,加强督导,分步推进全域落实
从广水市“乡村著名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督导专班,负责督办协调各镇(街道、开发区)按照市级试点的标准,因地制宜,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文旅项目,打造镇(街道、开发区)“乡村著名行动”试点村,在试点村示范引领的基础上,推进镇(街道、开发区)属地村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落实落地,并加强宣传推介,形成“乡村著名行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
(三)加大宣传,强化培训,织密乡村地名网
积极发动和引导村民志愿者自主参与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提升群众地名建设参与度;先后组织开展镇、村两次业务培训,提高镇村干部、网格员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技能;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汇集力度,针对新建街路巷、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地名、乡村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重要历史地名、乡村旅游项目点、电商服务站、便民服务点、农产品国家地理标识、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园等乡村地名广泛开展信息采集,实现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织密广水市乡村地名网。
(四)智慧设标,数字赋能,“码”上助力乡村振兴
选取我市旅游名片“月光海渔火露营”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等地名文化丰富的区域设置地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探索创新地名标志形式,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载体,设置二维码智慧地标,将基础地理信息、文化旅游信息、道路周边兴趣点信息等录入,吸引周末游客,推动乡旅地名文化数字化、形象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三、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乡村著名”小程序信息采集200余条,已完成道路命名13条,设置街路巷和自然湾智慧标志牌54块(26块路牌,28块湾牌)。已完成马坪镇洪桥村、长岭镇联合村两个试点村打造工作,地名信息录入到“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并将符合国家地名信息库入库条件的地名信息录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四、存在问题
“乡村著名行动”内涵丰富,广水市财力有限,目前只能将“地名信息采集”和“设置智慧地名标志”作为重点任务推进,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仍存在经费不足的短板,建议省民政厅给予试点县市区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督导镇(街道、开发区)“乡村著名行动”试点村建设全面推进,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学习借鉴先进县市区“乡村著名行动”工作经验,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成果应用,着力打造乡村地名设标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市,为广水市“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贡献“乡村著名行动”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