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民政局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3053号 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11-21
  • 信息来源:广水市民政局
  • 【字体:


余店政协活动组、杨维财委员:

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你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你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现就有关工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落实,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联动、医养康养联合、线上线下联通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各村(社区)均建有农村老年人信息台账,通过村(社区)干部的全面摸排,对符合纳入特困人员条件的农村贫困老年人,我局及时将他们纳为特困供养对象,根据老人自身意愿,进行分散、集中供养。对符合纳入低保对象条件的农村贫困老年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目前未达到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予以保障。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截至今年8月份,我市农村纳入低保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2866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的有4048人,2022年共为5214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提供临时救助,充分发挥政府兜底保障职能,有效解决农村困难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

二、探索创新集中供养方式,盘活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我市共有养老机构42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有20家,包括两家市直福利院和18家农村福利院,共有床位1652张,入住老人446人。民营养老机构有22家,共有床位1576张,入住老人877人。具体做法:一是推进分级分类集中供养。将全市特困人员按生活自理情况分类分别供养在市、镇两级特困供养机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在广水市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集中供养,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在镇级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委托广水市精神康复医院代为供养,破解各镇办福利院失能失智照护难题、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发挥照护资源的集约化优势。二是吸纳社会力量,推行农村福利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2019年起,我市分别对骆店镇农村福利院和陈巷镇农村福利院进行服务整体外包,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行,不仅形成了价格优势,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接受,还可以利用民营机构的相对优势,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两处公建民营福利院运营良好,骆店镇农村福利院除26名特困供养老人外,还收住了社会老人近50名,陈巷镇农村福利院也有24名老人入住,极大提高了福利院床位的利用率。三是完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和“冬暖工程”,实现放心养老。三年完成18个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创建工作,通过消防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和特护设施改造,切实提高农村福利院风险管控能力和供养服务质量;2020年实施“冬暖工程”,为全市18家农村福利院配备210台空调,解决农村福利院老人冬季取暖、夏季纳凉问题。公办养老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四是实行民营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制度。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民政局社会组织股办理登记,已登记的民营养老机构在开展养老服务后应到民政局养老服务股申请备案,并将其是否备案作为发放建设运营补贴的依据;现已有8家民营养老机构完成备案。五是强化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监管工作,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实现安心养老;养老机构安全检查每季度固定开展一次,并根据上级要求及工作安排不定期开展,可有效排查整治养老机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六是鼓励各养老机构开展星级评定。动员全市28家养老机构申报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品牌化运营。现已有10家养老机构获评星级。七是落实运营补贴发放。市民政局每半年组织一次养老机构院务考核,对已备案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消防、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等各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入住老人数量,按收住失能对象每人每年1500元、其他对象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养老机构发放运营补贴,用于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改善老人居住环境。

三、完善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提供多样化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164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2家幸福食堂,30家“医养结合、两室联建”改造提升试点。具体做法:一是推进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按标准建设“四室一厨”,即日间休息室、文化娱乐室、书画阅览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满足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助餐供应、文化娱乐、简单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需求。二是推进幸福食堂建设。投入资金243万元建设12个幸福食堂,重点满足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不具备做饭能力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兼顾满足其他老年人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十里街道双塘村幸福食堂运营较好,其幸福食堂结合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坚持普惠性、公益性原则,通过乡村合作公司补助和乡贤捐赠,结合积分制,为本村老年人提供经济实惠、营养健康的饭食;幸福食堂中餐接待量在26人次左右,晚餐接待量在17人次左右,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有效解决了本村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又充分发挥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功能,满足本村老年人的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需求。

四、推进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一是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实施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辖区居家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签约率为75.56%。实施托管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托管,镇办卫生院与所在地养老院、福利院签订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协议,2022年签约率达100%。二是合理规划设置有关机构。发展“两室联建”。“医养结合、两室联建”提升服务功能试点不断完善,实现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咨询、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护理服务等。目前我市已完成30家“两室联建”(村或社区卫生室与农村互助养老中心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毗邻相建)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医疗、养老双重服务,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我市一医院、中医院、二医院和广水阳光康复医院及16家镇办卫生院已完成老年友善医院的建设工作。开设老年病科和老年门诊。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和老年门诊、老年病床,并开通了老年康复绿色通道,确保老年病人的疑难杂症和紧急意外得到及时救治,便利了老年人就医。三是加强信息化支撑。每季度及时完善医养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加强管理,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目前我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指导率达78.97%,老年人中医药管理率达79.32%。

五、建立健全老年人巡访关爱制度。出台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广水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视巡访制度》和《广水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依托镇(办)、村(社区)干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探访、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等方式,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可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及分散特困人员无人照料和孤独寂寞问题,实现“老有所依”。

六、落实老年人福利制度。落实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所需。按照80-99(含)岁老人30元/月、百岁老人500元/月的标准为本市范围内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022年共为全市18967名老人(其中百岁老人10人)发放高龄津贴684.666万元;后续将考虑上调高龄津贴标准。为全市低保范围内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每人每月100元,2022年共计发放2696人次,共计发放补贴26.96万元。

七、加大老年人福利政策宣传力度。3月27至31日,广水市民政局开展2023年以民政政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高龄津贴、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等相关老年人福利政策,增加法律法规政策知晓度,加大老年人权益保护力度,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广水市民政局     

2023年9月12日   

主管领导姓名   余*林     联系电话:1537728****

人姓名   *     联系电话:1877135****

码:4327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