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结合会办单位意见,一并答复如下:
一、广水市茶叶生产现状
广水市位于桐柏山脉南麓,大别山脉西端,市境内群山环峙,河溪交错,库塘密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较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特别是中北部乡镇武胜关、吴店、广办、三潭、长岭等境内峰峦叠翠,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市传统茶叶优势生产区。
广水市现有茶叶面积2.7万亩,可采茶园2.3万亩,70%以上茶园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为老茶园老品种。目前,我市茶叶产业存在茶叶基地零散、品种老化、加工工艺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运作水平低、缺乏名优茶品牌支撑和龙头企业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全市茶农和茶企均没有抱团生产经营的理念,致使广水市没有形成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和龙头企业,这是制约我市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走远的瓶颈。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1、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已列入了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2021年成立了广水市茶药产业链领导小组,制定《广水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链长制实施方案》。
2、建立了政策激励和保障机制。2022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试行)》,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对包括茶叶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引领广水市的七大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励。鼓励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构建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太平洋财保计划2022年在广水市试点推出特色农产品保险服务“茶叶种植保险”。
3、积极立项争资,支持广水茶叶发展。我们多途径邀请省农业厅相关领导和专家来广水考察茶叶生产,加深领导对我市茶叶生产的印象和茶叶产业前途的认可。“茶叶板块基地”建设、“茶叶多元化新产品开发”、“茶叶机械化示范推广应用”、“茶叶绿色生产模式集成示范”、“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相继落户广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2008-2015年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通过“茶叶营造”项目,以点带面,鼓励和引导退耕还林宜茶区农民发展茶叶生产,累计新建茶叶园5000余亩。
4、开展技术培训,培植茶产业后劲,免费为茶产区茶农进行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培训、化验茶叶基地土样、提供配方施肥方案,累计培训茶农400人次。引导茶农更新品种,改造老茶园,先后引进鄂茶1号、鄂茶5号、鄂茶10号、中茶108、安吉白茶、安吉黄茶等优良品种10多个,种植面积2000多亩。
5、充分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茶叶产业。武胜关镇整合优势茶叶资源,策划组建“武胜关”茶叶合作社,建设“三茶”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6亿元,新建茶园4470亩、贯通1.5万亩茶园循环通道、建设3公里悬空索道、升级茶园公路绿化景观带,建设茶文化食宿体验区和特色茶文化体验馆,打造大“武胜关”生态茶园基地产业带,展示和擦亮“武胜关茶品牌”品牌,目前“三茶”产业园项目已全面启动。
6、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开展茶叶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巡查工作,2022年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2人次,检查规模化茶叶生产基地5家次,抽检茶叶样品9个,监测合格率100%;将3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纳入国家追溯信息平台进行管理。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扶持和招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产品研发能力,加强茶叶品牌研究和宣传,推出广水自己的茶叶品牌,逐步形成独具广水特色的名优茶、精品茶、特色茶。
2、倡导成立广水市茶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功能。组建茶叶生产经营联合体,整合全市茶叶资源,集中力量铸造广水茶叶品牌,组织全市茶叶按“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的形式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形成合力,提高全市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3、将茶叶产业发展充分融合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范围创建“茶叶生态园”,全面提升我市茶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加茶农经济效益。
2022年8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