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底,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政策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工作体制机制日益顺畅,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显著增强,安置就业质量全面提高,优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关爱尊崇氛围更加浓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建功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提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实体化的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充实人员力量,确保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退役军人信息采集,逐人建档立卡,摸清服务对象底数。探索“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模式,构建综合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推进退役军人工作现代化,依托退役军人信息化平台,打造退役军人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实行数字化管理。为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数据多跑路,军人少跑腿”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是退役安置工作更加规范。推进安置制度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推进安置地政策改革,提高安置质量,认真落实年度退役军人安置任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安置退役军人办法,增强安置政策刚性。提高安置工作精准度,把退役军人特点与接收单位需求更好结合起来,促进“人事相宜”。改进军休人员和伤病残人员接收安置机制,出台军休干部和伤病残军人专项政策,加快住房落实,放宽落户条件,加强医疗保障,提高补贴标准,优化交接机制;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模式,改进军休人员待遇政策调整机制。积极适应社会化服务发展方向,探索干休所开门办所、融入社会、购买服务、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满足军休人员多元化需求。
三是就业创业活动更加全面。把退役军人作为重要人力资源使用好、作用发挥好。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鼓励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加大大学生士兵复学优惠支持力度,加强高职、中职教育培训,帮助退役军人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竞争力,为稳定就业打牢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制定适合退役军人就业的岗位目录。组织开展区域性退役军人专场招聘,建立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供需信息有效对接;积极鼓励就业,加大退役军人创业税收等优惠力度,组建退役军人创业指导团队,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服务。
四是抚恤优待工作更加公平。增强退役军人优抚待遇的整体性公平性协调性,构建统筹平衡的抚恤补助量化标准,按照贡献与待遇匹配原则,合理确定享受抚恤优待政策的对象范围,研究建立抚恤补助量化标准体系,增强激励功能,逐步实现从生活解困向褒扬激励转变;建立优抚标准动态增长机制,研究建立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等动态增长机制,使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体现尊重的社会优待体系,制定出台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待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根据服役贡献制定各类对象优待目录清单,在养老、医疗、住房、家属随迁安置、文化、交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区别化优先优惠;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健全双拥工作区域协调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题会商机制、任务落实通报检查机制。
五是褒扬激励工作更有质感。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英烈精神,精心组织烈士纪念日向英烈敬献花篮等纪念活动,开展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和寻找烈士亲属活动,加强英烈文化研究,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提升烈士纪念设施水平,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法规创制,进一步夯实褒扬纪念工作的政策法规基础;研究起草烈士祭扫制度规范,提出总体原则要求、祭扫服务内容和管理规范。
六是双拥共建工作更加密切。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切实服务好部队备战打仗,强化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落实,认真解决官兵“三后”问题;以“双拥在基层”、军民共建、走访慰问活动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协助驻广部队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完成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积极参与支援地方重点工程、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发展事业。
七是合法权益保障更加坚实。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地方有关退役军人的政策措施,确保联系对象掌握政策,自觉按政策规定办事。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准确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状况。对现实思想问题较多,个人诉求较为强烈的,主动做好教育引导和疏解转化工作,促进思想稳定。持续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加强关注联系对象家庭、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详实掌握家庭和个人遇到的实际困难,尽心尽力排忧解难,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