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石堰塘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标对表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综合谋划,多措并举,有力地推进了脱贫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现将我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堰塘村位于蔡河镇东南部,南距应山城区5公里,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0亩,山场面积1000亩,外界山场如北马踏石2670亩和卸马凼800亩。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湾,总户数899户,总人口2912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22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0户97人,低保贫困户47户91人,特困供养贫困户30户32人,边缘户2户5人,监测户2户2人。现有村干部5人,党员4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民代表17人。
基地设施:水库2座,其中石堰塘水库属小二型水库,大小塘堰154口,泵站4座,渠道总长10000米。公共场所:文化广场2处,办公设施,老办公室6间2层,约400平方米,旧学校2处,一:旧教学楼房13间2层,二:旧教学砖瓦房1层14间。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在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上下功夫,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和举措的落实。
(一)聚集“三个落实”,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我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一是聚集责任落实,组织部署到位。我村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脱贫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特别是市委组织部选派政法委一名同志到蔡河镇石堰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进一步强化村“两委”干部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帮扶责任,确保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
二是聚集政策落实,宣传走访到位。我们将扶贫政策、业务学习和培训作为村里的一项常规工作,经常抓,认真抓,积极组织村“两委”党员及群众代表干深入学习相关扶贫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脱贫工作新政策。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干部带头深入农户开展政策宣传,向农户传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文件精神,宣传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有关扶贫政策,解读贫困户脱贫标准和认定程序。通过广泛宣传,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激发群众响应和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致富的积极性。
三是聚集工作落实,帮扶措施到位。为动态掌握贫困户的生活情况、发展优势及致贫原因,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我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帮扶干部深入走访贫困户,进一步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和吃透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短期增收和长期致富相结合的帮扶措施。同时,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及镇央问题整改工作要求,我们对照反馈问题清单,逐条逐项分析研判,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精准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组织专班进行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完成销号任务。
(二)把握“三个精准”,确保脱贫攻坚到点到位
我村始终坚持把“扶真贫,真扶贫”作为基本准则贯穿始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
一是坚持入户调查,做到精准识别。通过入户走访,开展座谈会,群众代表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部摸清了村基本情况和贫困人现状。对照中、省贫困对象认定标准,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确保对象精准。2014年至今共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229人。
二是坚持走访调研,做到精准帮扶。在全面掌握村情村貌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包保干部逐户走访,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为贫困户在养殖、就业、子女供养等方面出谋划策,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享受涉及的养殖、就业、就学、医疗报销等各项扶贫政策补贴,做到因户施策。
三是坚持对标核查,做到精准退出。对2014年以来,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排查,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户脱贫标准,对拟脱贫对象坚持对标核查,反复查漏补缺,严格执行贫困人口退出相关要求,经本人申请、村民大会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后有序退出,确保所有脱贫户真脱贫、脱真贫。2014年核定8户20人脱贫出列,2015年核定10户26人脱贫出列,2016年核定9户26人脱贫出列,2017年核定16户39人,2018年核定32户40人脱贫出列, 2019年核定27户64人脱贫出列。2020年核定6户19人脱贫出列。目前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三)围绕“三个保障”,确保脱贫攻坚落地生根
围绕医疗卫生、教育扶智、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大力加强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的落实。
一是在教育扶贫上,坚持扶贫先扶智,加大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和提标扩面,指导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大学等学段教育资助政策,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辍学、因学致贫。
二是在医疗保障上,全面开展医疗保障情况摸排工作,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贫困人口家庭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三是在住房保障上,组织帮扶干部入村入户走访挂钩户,对所有农户住房情况进行100%的走访调查,确保所有符合条件农户住房都达到安全稳固。
(四)突出“三个重点”,确保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民生环境。坚持把基础建设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以“五清一改”工作为契机,积极协调项目资金,重点加强了村级道路、网络入户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等建设。针对村交通不畅的最大发展瓶颈,协调交通部门争取资金得到农村道路硬化项目支持,确保了村民安全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累计硬化道36公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新建蓄水池4口、整治塘堰38处,有效解决生产发展用水难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增变压器两台,惠及600人。
二是注重产业扶持,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结合村实际,按照“抓项目、建基地、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把发展种植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重要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石堰塘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带动123户农户参与。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帮扶成效。利用“支部主题日”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活动载体,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学习教育,认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宣传扶贫等相关政策,指导完善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机制。强化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贫困启办好事、办实事 ,慰问困难贫困启250多人次,资金94500元。针对村级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加大年轻党员的培养力度,发展党员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增强了党支部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付思想严重。少数群众存在“等靠要”,缺乏感恩、相互攀比等不良思想。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部分自然湾仍未通路,村需要修缮、塘堰、厕所、垃圾池等公共设施较多,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受帮扶村地理条件及自然条件所限,引进外来投资企业难度较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很大。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村将按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立足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服从服务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做好迎接国家抽检相关工作,落实好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压实工作责任,积极落实脱贫帮扶措施。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二)继续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开展村级道路建设、网络入户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果,提升全体村民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三)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好产业扶持等项目建设,提高项目资金等使用精准度,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