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村2022至2025年发展规划
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谋篇布局,锚定发展目标,科学指导石桥村各项事业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探索并实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路径,坚持管长远、打基础的发展思路,结合石桥村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形成思想共识
(一)政策、法治为基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国家三农政策,严格遵照落实农村社会经济活动法治要求,用好用活政策创造发展机遇,善守善用法律实现健康发展。
(二)党建引领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好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通过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作风转变、能力提升;开好主题党日,规范既定动作,组织学习党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增强党员荣誉感,树牢规矩纪律意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等规章制度,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村务要事决策的运行程序,提高基层民主治理水平。
(三)依靠群众
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离不开群众。要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尊重群众知情权,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决策向群众公开,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建立“一约四会”制度,提高群众自治水平,为石桥发展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四)接续奋斗
2022至2025年发展规划是一个需要凝心聚力,持续付诸实施的工作计划。村“两委”需要锚定发展目标,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工作措施,排出时间表、路线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锚定发展目标
依法合规运作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农、工、商、住用地空间,改善村容村貌。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打造看得到、见效益的亮点项目。
规划期内,实现以水稻、中草药、蔬菜为主要经济作物,以太空莲、水果、花卉苗木为观赏采摘性作物的规模种植格局;以散养土鸡、牛、羊为主要禽畜以及鱼虾等水产品的生态养殖格局;农产品初加工形成规模,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下游原材料产业链条,畅通销售渠道;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村级债务动态清零,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本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城郊街道办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乡村休闲游业态特色鲜明,争取创建随州市级以上美丽乡村。
三、明晰发展任务
(一)成立人民公司,打好管理基础
为实现村集体以合法地位参与市场化经营,石桥村在2022年成立人民公司筹建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在确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持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程序,入股成立人民公司,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服务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管理经验,培育善于管理运营农村集体资产的人才,对外输出石桥模式。
(二)发展种养殖业,打好产业基础
1.产业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发展作为石桥村产业发展主调,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不破坏石桥生态环境。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带给生态环境压力,产业布局有助于形成生态景观。
坚持科学规划。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查看石桥村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决定适合石桥村的种养殖品种。统筹布局中草药、蔬菜、传统农作物、经济林木、观光植物种植,以及禽畜、鱼类养殖。
坚持先行试验。小规模试验,积累种养殖经验,培养种养殖能手,打通销路。切忌一股脑、跟风式发展。
坚持示范带动。在先行试验可行的情况下,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形成规模种植、养殖。
2.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一是坚持村集体主导,通过组建人民公司,盘活村集体资源,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发展成果惠及村民。二是充分调查研究,通过考察学习、市场调研、邀请专家实地查看等方式,选准产业项目。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探索互惠互利合作模式,可以采用科研院所与集体(公司)联建的方式,打造产业基地、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网红观赏打卡地。加入产业联盟,共享产销信息。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将政府产业资金和驻村单位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产生效益。审慎引入社会资本,做好利益分配。四是构建产销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储备营销人才,主要提供农副产品及农业服务供销(面向电子商务和供销信息供销),形成自己供销体系,减少层层压价。五是发展初加工,适时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3.产业发展目标
(1)加强300亩油茶基地管理,做好除草、浇水、修剪、施肥、补苗、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管护,确保2025年油茶实现丰收盈利。
(2)保护开发石见穿、金银花、白蔹、野菊花、夏枯球等本土野生药材。2022年建设6亩药草育苗基地及试验田,培育种苗,摸索积累人工种植经验。2023-2025年形成百亩以上中草药种植规模。积极寻求与本地中医院以及制药厂合作,建立下游原材料产业链条。
(3)发展蔬菜种植及加工,2022年发展豇豆种植及干豆角加工,2023-2025年拓宽蔬菜种植品种及规模。
(4)鼓励农户、引入社会资本发展观赏采摘类种植,打造网红观赏打卡地、农业种植体验地。
(5)同步布局养殖业,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千只以上土鸡散养,千尾鱼苗生态养殖。
(三)做好村庄建设,打好空间发展基础
1.做好村庄土地规划。坚持生态村定位,坚守石桥村1986亩基本农田红线,保护4000亩生态林。在保持石桥村现居住、种植空间布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合生态宜居需要,将石桥村土地区域划分为农业种养殖区块、工业用地区块、商住区块。
2.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建设生态路,2022-2023年对通村主干道进行绿化亮化,提升道路景观性、通行安全性。二是建立石桥村视觉标识系统,2022年在G346国道与大坡山进村方向交叉路口设立村地名标牌,提升石桥知名度;2023-2025年分阶段对道路、景观点、公共场地、重大项目地设置导视牌和提示牌,展示石桥良好形象。三是规划村湾布局,实现一湾一景。四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加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组织村干部、志愿者开展卫生大扫除、杂草清理、河道整治等活动。用好公益岗位,制定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发挥好保洁岗位人员作用。配置垃圾回收箱,定期进行清运。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水库、堰塘、河道整修清理工作。规划期内对6处堰塘进行整修清理;对5公里长河道进行清淤、清杂草、清漂浮物及水毁修复,实施河道周边环境提升工程。二是对13公里通组道路进行扩宽。三是兴建文化活动广场。四是保障电力供应,排查治理电力线缆安全隐患。五是创建综合减灾示范村,针对石桥村山林多,存在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灾害隐患特点,2022年计划建立防火隔离带、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难点。
(四)发展新业态,打好休闲乡村游基础
借鉴韩家堰土团小屋文化生活观念,顺应年轻人回归乡村、追求自由自然的全新生活理念,在土地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吸引年轻人在乡村搞文化创作,通过合规运作,打造别具一格的另类乡村休闲生活、户外教学、亲子互动体验。
四、聚合发展力量
1.主动融入城郊发展。多向城郊街道办事处请示汇报工作,明确石桥村的发展定位,争取办事处资金项目支持。
2.适当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招商引资,解决资金、管理等问题。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储备营销人才,主要提供农副产品及农业服务供销(面向电子商务和供销信息共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