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现就我村扎实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广泛、更有效的动员和激励全社区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为民服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服务聚民心。
2.坚持求实务实。针对社区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
3.坚持重在实践。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让群众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升自身素质。
4.坚持用好网络。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村村响广播、村LED电子显示屏,向群众推送学习内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5.坚持抓好重点。以关心关爱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困难户、留守儿童、孤残儿童为重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6.坚持常态长效。建立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文明实践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对照标准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落实站点建设和运行。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结合抓好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把文明实践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平台。
四、丰富活动方式
1.精准设计项目。组织志愿服务队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具有引领作用、需要统一组织开展的主题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教育体育、群众文化、科技普及、卫生健康、普法用法、移风易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设计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定制内容各异、需要专门配送的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
2.打造品牌特色。打造理论宣讲品牌。在全社区深入开展艺术文化宣讲基层行活动,丰富艺术宣讲方式,培训一批农民宣讲员。推进“喇叭进村”工程,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直接地飞入百姓家。实施“新时代宣讲师”计划,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打造移风易俗品牌。结合农村“三治”建设,将社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居民议事会等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有机整合,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渗透、宗族势力等,推动革除婚丧陋习、抵制天价彩礼、解决孝道式微等问题。打造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品牌。推进乡村学校与文明实践教育服务深度融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使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