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广水要闻
市扶贫办:战疫扶贫两手行
  • 发布日期:2020-04-07
  • 信息来源:
  •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疫情,广水市坚持一手打阻击战,一手抓攻坚战,用实际行动确保抗疫、战贫两不误。

群众生活有保障

“感谢党,感谢政府,我虽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但都是国家免费救治,扶贫部门及时将我的情况统计上报,还获得了资金救助”,太平镇一贫困户感激地说。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水市扶贫办信息系统一张网,对确诊患者信息第一时间实施比对,针对部分确诊、疑似患者家庭老人孩子无人照顾、生活发生困难等实际情况,组织动员镇村干部、驻村干部,与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一起,发起关爱“三留守”家庭活动,给予这些特殊家庭关爱救助。全市共为贫困户在内的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临时救助400余万元,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200余万元,临时价格补贴9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农副产品拓销路

“太平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吉阳大蒜的原产地之一,也是我镇重要的扶贫产业,因疫情影响400多亩蒜薹出现滞销,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通过微信、抖音、电商等平台广泛发布信息,联系省市内外经销商对接等,100万斤鲜蒜薹销售一空!”该镇党委书记夏礼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疫情期间,市扶贫办坚持定期摸底统计全市贫困户农副产品滞销情况。通过协调市内外保供需单位定点采购,组织经销商点对点优先采购,联系美团等电商企业免费开辟专栏线上销售,以及发挥7400多名驻村干部作用,实施爱心消费扶贫行动等多种途径,成功打开了销售市场。据统计,全市共有20余家保供市场主体参与贫困户及扶贫产业基地产销对接活动,累计销售鸡7万余只、鸡蛋60余万枚、鸭2万余只、鸭蛋50万枚、荸荠10万斤、时令蔬菜3万余斤,既稳定了市民“菜篮子”,又温暖了贫困群众“心窝子”。

就业扶贫稳民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贫困人口而言更是脱贫良策。疫情期间,市扶贫办坚持不懈做好贫困人口就业意愿摸底调查,整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资源,针对贫困群众特点开发光伏电站管护、护林防火、村庄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同时,协调人社部门,组织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贫困人口有序外出务工。今年一季度,全市共面向贫困人口开发公益性岗位662个,发放扶持资金148.95万元。

扶贫产业花正红

月2日,蔡河镇观音堂村1000亩吊瓜种植基地吸引了群众的眼球,一颗颗幼苗在营养钵里迎风起舞,即将迁移到希望的田野入住。

该市扶贫办在前期摸底录入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小额扶贫贷支持、产业扶贫资金注入等,立足现有成熟的24个产业品类,继续巩固成果,同时,大力推行“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瞄准市场需求开拓扶贫产业,力争带动全市发展油茶20万亩、蔬菜25万亩、红心猕猴桃1万亩、小龙虾10万亩,切实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同时,层层筛选、论证、调整2020年产业库项目,重点围绕今年投资总额1.7亿元的576个扶贫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配套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项目一个推进方案”,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项目协调会,及时解决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通讯员 高教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