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共同缔造理念,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孤寡、空巢、留守、失独和残疾老人提供优质、价廉、卫生、便利的就餐和送餐服务,肖店村特成立共享食堂。肖店村“共享食堂”是关庙镇“共享食堂”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外出转移务工及进城陪读,农村留守老人吃饭难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庙镇针对这一现象,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实践载体,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成立“共享食堂”,破解农村孤寡、空巢、留守、失独和残疾老人吃饭难问题,为他们送上“舌尖上的温暖”,同时解决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
一、共享食堂简介
1、基础设施。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干净整洁的桌椅、温馨舒适的环境,丰富多样的菜品映入眼帘,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凉拌黄瓜、香煎豆腐、红烧肉、西红柿鸡蛋汤、白米饭……有荤有素,营养健康。每张餐桌前都围坐着老人,他们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吃着热乎的饭菜,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该食堂总面积120平方米,可容纳30余人同时就餐,每天向孤寡、空巢、留守、失独和残疾老人提供三菜一汤,每顿饭仅收2元,饭菜不限量。
2、资金来源。为满足居民的就餐需求,肖店村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思路,即肖店村合作公司每年将收益的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爱心企业捐资及个人出资,以“政府引导+爱心企业+社区食堂”的模式,开办了家门口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餐饮的同时,还为不方便到食堂就餐的困难人群提供送餐服务。
3、精神生活。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共享食堂”还广泛组织开展“生日会”“爱心理发”“露天电影”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孤寡、空巢、留守、失独和残疾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存在的问题
1、培训力度不够。共享食堂以精简的人员结构进行运营,常年就餐的人群为老年人,需要根据老年人口味不断精进菜品改进厨艺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
2、管理制度缺乏。共享食堂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来规范食堂运营,不利于食堂的可持续发展。
3、服务群体单一。目前,共享食堂只为孤寡、空巢、留守、失独和残疾老人提供用餐、送餐服务,服务群众受众面不广。
三、下一步计划
1、打造优质食堂。根据群众的意见,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督促厨师精进厨艺,不断丰富菜品。定时组织厨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每月利用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喜欢的菜品,根据群众需求实时更新菜谱,使每周菜谱能够不重样,使共享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2、加强政策保障。对“共享食堂”的运营、财务、食品安全、文化等进行规范管理,印发《肖店村“幸福食堂”规章管理制度》,保障“幸福食堂”项目规范化运营,逐步实现老年用餐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3、服务群体多元。为惠及更多群体,真正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下一步,共享食堂计划为户外劳动者如护林防火员、保洁员及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就餐服务。
“小食堂”彰显“大民生”。截至目前,关庙镇肖店村合作公司累计兑现补贴3万余元惠及100余人次的老年人。肖店村针对老年人不同需求,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一步,肖店村将继续了解老人们的意见和需求,进一步优化配餐、送餐等环节,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平价、舒心的餐食,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