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广水>文化广水
曾传经----(一)
  • 发布日期:2014-06-12
  • 信息来源:
  • 【字体:
打印

  曾传经,号常五,生于1897年,祖居城东粉铺湾(今八一村四组),后迁居城关东正街,其父以做木工为业,兼种薄田数亩,家道清寒。曾传经从7岁开始,先后在城隍庙、双梧学校等几个私塾读书。他秉性聪颖、刻苦用功,饱览四书五经,学业成绩一直是同窗中的佼佼者,深受塾师器重,被指定为学长。但几个塾师都是老学究,授课宗旨还是满清那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民教育残余。曾传经善于探索,思想活跃,他逐渐对那些陈腐的观念和呆板的教授方法感到厌烦。为探求新知识,1914年春,也就是在曾传经16岁的时候,进入了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万耀卿,学校的课程是旧学、新学兼容并蓄,既开设古文,也开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题,在教师、学生中还时辩论一些问题,使曾传经了解到西方的一些科学和民主。


  1917年,曾传经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一同毕业的有钱人家的子弟都到德安、武汉求学深造,曾传经因家贫无钱读书,便在东岳观办了一所私塾,当了私塾教师。那时穷人孩子一下学便是早婚,曾传经因无钱送彩礼,经父亲包办,娶了穷人一哑女庄氏为妻。


  1921年秋,他考取了小学教师,担任县立初级小学教员,曾传经的同窗好友何子述在武汉加入了共产党,寒暑假回乡,带回《新青年》、《向导》等进步杂志在县城传阅。曾传经读了这些进步书刊,思想受到大启迪,常与何子述、李唐彬、钱鹄青、曹冰清等研究新文化,宣传激进的民主思想。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声援“五卅”惨案的热潮。9月7日,辛丑条约国耻纪念日这天,应山县城工、农、商、学各界举行了声援“五卅”国耻后援会。曾传经向学生教唱《国耻歌》,带领学生参加后援会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并参加抵制英日贷的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