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广水>文化广水
法国赛克大型软件公司总技核肖兰
  • 发布日期:2014-06-12
  • 信息来源:
  • 【字体:
打印

法国赛克大型软件公司总技核肖兰

    肖兰

    1958年4月生,祖籍平林镇狮子山村。1975年应山一中毕业,当过教师、工人,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后到法国巴黎学习,取得博士后学位,现任法国赛克大型软件公司总技核。

    肖兰,女,1958年4月出生于广水市一个干部家庭,祖籍平林镇狮子山村。1975年,应山一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回老家狮子山村参加劳动,之后到村小学当教师,边劳动边教书。1977年春,她被招工到位于长岭镇的军工部二工地,成了一名工人。当年下半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肖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资待遇回县城复习报考。因她考分较高,加上下乡当知青时入了党,她被武汉大学化学系录取。

    在武大,她学习非常刻苦。夏天怕蚊子咬,她把脚浸在水桶里。有一回打摆子,白天发冷发热不能学习,到夜里她在走廊上加班加点。平常,家里给的零花钱,她大都买了书。毕业时,她购买的书籍足足装了5大纸箱。就这样,她的学习成绩由最初的中等偏下跃居班上前10名。

    临近毕业,肖兰与同班同学松滋县青年范波涛确立了恋爱关系。毕业后,范波涛到上海攻读硕士研究生,肖兰到华师当助教。肖兰的事业心很强,有一次做封闭式实验,气味把她熏倒了。因为实验多,她的手臂都被试剂浸肿了。

    范波涛研究生毕业后,被国家教委送到巴黎攻读博士。赴法前夕,肖兰与范波涛在华师举行了婚礼。随后,肖兰去巴黎伴读。因为范波涛还在读书,肖兰去伴读,实际上是去打工、勤工俭学。肖兰为范波涛导师的实验室做些小样品、小实验器械,但养不活自己。肖兰又到地铁里去拉二胡,有人给些钱,但仍敷不住生活。当时肖兰有些动摇,想回国。由于父亲鼓励,她才没回国。此后,肖兰又开辟了其他打工途径:打扫卫生、拉二胡、卖水饺。法国的房子很高,给人家房子吸尘被认为是很危险的事,因此报酬较高。

    肖兰在勤工俭学有了一定积累后,觉得不能丢掉本行。她便到居里夫人实验室当助手。因为工作出色,仅8个月时间就被聘为实验室研究员。

    肖兰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但她对祖国、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她身上仍保留着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平常,她不化妆、不吹烫头发、不穿高跟鞋。穿旧了的衣服还撕开做拖把。1993年6月,她回家探亲,女儿玛赫不会用筷子,吃饭时洒在桌子上的东西她用手抹起来吃,她觉得不应该浪费劳动成果。在探亲的半个月时间里,她还积极向市政府建议要搞好城市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1994年,她接母亲去法国住了半年。回来后,她母亲说,肖兰现在虽然喝了洋墨水,但她还是很思念家乡。2001年底,肖兰和丈夫范波涛再次回乡探亲,受到广水市委市政府的热情接待。肖兰说:“树高千丈总有根,是广水这片土哺育了我,将来一定要为家乡作贡献。”范波涛对广水也情真意切,他说:“广水也是我的故乡,在适当的时候,我也会为广水的建设作点贡献。”范波涛现为中国留学生全法科技协会副会长,法国第七大学终身教授,他还是中国留学生百大名人之一。

    肖兰走了一条自强之路。她身上有许多东西是别人没有的。她认准的事,就做到底。她认为人来到世上,就是要吃苦。以前在长岭二工地当工人时,她长得胖,因排行第三,人称“胖小三”,现在才50多公斤,眼睛也近视到600多度。她说,人不应该有惰性,一有惰性就一事无成。她的座右铭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肖兰是一位成功者,她的成功是靠她的努力换来的。2000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以《忘不了珞珈山》为题,连续播放了肖兰和范波涛夫妇在巴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十多年的国外生活使肖兰体会到:中国人的智力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一个人勤奋、自加压力,才能不断进步。只要付出了劳动,认真做了,就会有回报。命运取决于机遇和勤奋。

    肖兰的志向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把40岁当作人生的第二个起跑线。了解她的人相信,她一定能在第二起跑线上干出新的成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