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部分 广水市2025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第二部分 关于广水市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三部分 广水市2025年财政预算情况说明
1、广水市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2、广水市2024年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3、广水市2025年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4、广水市2025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3、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表
4、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
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6、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7、本级汇总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情况表
第五部分 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收入表
2、政府性基金支出表
3、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表
4、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表
5、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第六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3、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4、对下安排转移支付的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第七部分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表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表
第八部分 广水市2024-2025年地方债券及债务情况
广水市2024-2025年地方债券及债务情况表
第九部分 广水市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
广水市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
第十部分 预算调整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关于广水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12月17日在广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水市财政局局长夏 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广水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地方公共预算收支情况预计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798,066万元,具体为: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84,921万元,同比增长12.7%。
上级转移性收入预计410,548万元,其中:省级返还性收入17,04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65,5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8,000万元。
政府一般债券收入56,355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25,154万元、一般再融资债券收入31,201万元。
调入资金71,242万元。
上年结转收入75,000万元。
(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支出预计798,066万元,具体为:
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8,809万元。
转移性支出35,386万元(为上解省财政支出)。
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48,871万元(含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结转下年支出75,0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103,94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8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700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7,378万元、转移性收入1,92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6,180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收入36,8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19,380万元)、上年结余3,56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103,94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的支出1,461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的支出1,680万元、其他支出1,92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8,37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5,182万元、结转下年32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
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140,088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2,974万元(含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补充缺口3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114万元。
(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
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122,494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2,974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9,52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7,59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55,578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16,400万元,其中:利润收入8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600万元。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16,400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30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5,6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670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目前,省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778,86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38,40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40,455万元;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691,185万元,低于限额87,67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08,446万元,低于限额29,95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82,739万元,低于限额57,716万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省政府规定的限额。
六、落实财政管理改革情况
(一)多措并举稳定地方财力。加强收入征管。强化财税协同联动,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别进行税源监测和分析,深化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高征管效率。强化税源培植。加强财税政策与招商引资的协调联动,全年兑现各项招商引资政策资金34,471万元,促进产业规模发展和集聚效应,增厚税源基本盘。持续挖潜增收。全面清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三资”,对预算单位闲置结余资金、往来资金加快盘活统筹使用。今年来,市政府累计盘活国有“三资”23,000万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8,444万元。加大上争力度。强化政策研究,明确主攻方向,及时掌握政策动向,加强政策研判和分析,找准向上争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向上对接争取工作有的放矢。全年从财政预算通道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12,000万元、职业年金补助资金5,304万元、解决库区移民突出问题专项资金3,640万元、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资金4,121万元、新增一般债券资金25,15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6,800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50,581万元。2024年,广水市在全省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中再获优胜等级,奖金500万元,累计获得省政府奖励资金1,500万元,实现全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三连优”。
(二)加力提效支持经济发展。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有效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0.14亿元,惠及经营主体21,261户。支持产业科创发展。安排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2,318万元,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发挥财政政策撬动作用。安排普惠金融、政策性担保等资金363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发展。支持落实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发放购房契税补贴932.5万元,惠及632户;发放“惠购湖北”消费券80万元、“缤纷四季嘉年华·惠聚广水消费年”消费券114.4万元、“极目楚天·钟情随州”文旅消费券40.97万元。
(三)突出重点保障重大项目。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7,724万元,支持316、346国道和211、320、328省道改扩建,进一步织密广水干线路网,增加对接孝感、武汉的扩容能力。本级财政配套资金1,256万元,用于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全面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筹集资金2,992万元,用于农村客运、出租车和公交车补贴,为居民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服务提供保障。支持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拨付资金1,646万元,支持改造12个老旧小区,提升我市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安排资金21,729万元,支持城市排水管网更新改造,促进全市加快形成管网结构完善、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先进、人居环境美好的排水管网体系;筹集资金3,500万元,支持城区富康、南关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城市排污排涝体系,减少水体污染。安排资金4,000万元,用于红石坡学校改扩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紧张、入学压力大的问题。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中央、省、市各类资金18,501万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拨付资金4,394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一事一议”等,全面巩固提升建设试点成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及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6,482万元,管好用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平台,全力支持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安排就业补助资金4,710万元,支持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农民工稳岗留工、新就业形态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统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弥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30,000万元,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差一分。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9,163万元,有效保障39,703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教育文化优质发展。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合理确定投入水平和拨款标准,安排资金107,593万元,切实保障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安排文化旅游体育支出4,388万元,完成“恋上随州”智慧文旅平台广水频道搭建,实现聚集宣传流量和承接转化;开展“金秋随州和美广水”一季三会四赛系列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充分展现广水独特的人文魅力;保障“送戏下乡”活动182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五)统筹兼顾突出精打细算。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腾出资金全部用于保民生、促发展;制定《广水市市直单位财务开支报销审批模板》,包含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商务接待费、培训费、会议费在内的共16份(样)审批、报销单据,明确报销负面清单。完善支出评审制度。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机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累计核减工程造价32.9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核减率18.9%,实现政府投资从估算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完成政府采购30,205亿元,节约资金1,510万元,节约率为5%。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依托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三保”刚性保障,全市共安排“三保”支出31.02亿元,实现应保尽保。2024年,本级财政安排非供养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479万元,累计安排支出7,035万元,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非供养人员多年来缴费遗留问题,让退休职工能够顺利纳入保险,让各行政事业单位“轻装上阵”;筹集资金7,805万元,落实新增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工资待遇,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青黄不接”的结构问题,实现干部队伍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六)综合施策防范债务风险。规范政府融资行为。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新增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始终控制在省下达的限额范围内。有效化解存量债务。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化解限额内存量债务本金50,581万元,本级财政安排资金偿还债务本息33,173万元;稳妥实施“大财政”体系建设,通过盘活国有“三资”,化解隐性债务43,041万元,实现我市政府债务率持续保持在绿色等级。加大到期债务情况。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归集管理,全年共计清收到期债务本息20,780万元,最大程度减轻本级财政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压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骨干税源企业较少,财政持续增收压力依然较大;各领域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多,财政“紧平衡”矛盾仍然突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镇办和部门财经纪律执行不够严格,财政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25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继续严控一般性支出,从严安排“三公”经费;加强部门收入预算管理,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落实重大政策保障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评审和监管,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
2025年预算编制及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应保尽保,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将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项目放在预算安排的首要位置,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工资、社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和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推动财政、金融、投资协同联动,通过加快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二)坚持应省尽省,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始终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控以党政机关名义主办的庆典、论坛、展会等活动,严格实行年度计划管理,未纳入年度计划的不得安排预算。加强会议费和培训费管理,提倡采取线上方式开展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防止过度购买服务、违规外包服务等。实事求是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强化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限额管理。
(三)坚持应统尽统,切实加强各本预算资源统筹。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减少交叉重复安排。强化部门支出统筹能力,新增支出应优先通过调整现有结构统筹安排。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国有“三资”盘活处置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大盘活、增实效”的目标,扎实推进“三资”清查处置工作。
(四)坚持应审尽审,严格把好项目立项和入库关。牢固树立“先谋事后排钱”理念,严格执行“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加强项目入库审核,从严控制新增项目,确保立项依据充分并具备可实施条件,集中反映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要求,统筹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管理成果与预算编制、政策完善、预算调整安排的有机衔接。
二、2025 年预算编制情况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1.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全市20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747,805万元。具体为:
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200,629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37,027万元、非税收入63,602万元。
转移性收入预计410,548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7,04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5,5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8,000万元。
调入资金61,628万元。
上年结转收入75,000万元。
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2025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合计747,805万元。具体为:
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42,89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68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1,707万元、教育支出106,90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696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38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26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4,22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82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5,336万元、农林水支出81,04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9,627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7,59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93 万元、金融支出41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41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57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79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59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493万元、预备费9,000万元。
转移性支出37,657万元(全部为上解省级支出)。
地方一般债务和隐性债务还本支出29,252万元(其中:化解隐性债务19,386万元、偿还到期一般债券本金9,884万元)。
结转下年支出38,00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70,88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2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2,11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19,25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21万元。
2.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情况。
202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70,887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6,16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200万元,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2,11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1,227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8,029万元,调出资金12,000万元,结转下年155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4,04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8,453万元(含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调入3.6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5,593万元。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9,19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8,45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0,742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4,85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70,42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5,13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收入13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15,130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30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5,00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完成2025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不断推动我市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稳增长。以稳进有度的行动、乘势而上的干劲、科学合理的方式,抓好税基税源建设、财政收入组织。打好培财增收“活算盘”。从发展中找抓手、找突破、找增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础财源、骨干财源、新兴财源、后备财源建设;破解经济含税量低、收入多级支撑不够、财政自给率低等问题;用好、用足各项支持房地产政策,加大土地出让力度,保障政府性基金刚性支出。打好强化征收“硬算盘”。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聚焦重点税源、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加强收入征管,联同税务部门开展专项评估、税源调查等行动,摸清税源税收底数,实现颗粒归仓;继续挖掘非税增收潜力,扭转“重支出、轻收入”思维,依法依规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打好向上争引“巧算盘”。牢牢把握项目争取主动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款,支持重大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用足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
(二)精准发力增动能、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和政策资金供给,推动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基础。强化资金资产资源统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推进我市国有“三资”清理盘活工作,在可用财力上做好“加法”。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压减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在行政运行成本上做好“减法”。全力打好稳经济财政组合拳。全面对接省政府出台服务市场主体“16条”“30条”措施,紧盯政策落实,抢抓中央和省级政策机遇,确保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继续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机制等财金互动政策,兑现企业技改、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惠企资金,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快良性循环发展。承接机遇支持产业发展。抢抓东部沿海往中西部转移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找准自身产业定位,精准分析转移趋势,加大招商经费投入,通过科技资金的有效引导和扶持,全力支持招商引资承接工作。
(三)持之以恒惠民生、利长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落实指标和支出控制机制,将有限财力聚焦重点多办事、办好事。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不留财力缺口,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促进稳岗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用好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织密扎牢民生兜底安全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支农政策措施,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我市水利“补短板”建设。提升城乡建设品质。筹措资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四好”公路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四)多措并举强管理、防风险。坚持系统观念,严肃财经纪律,切实“运行好财政、防范好风险”。深入推进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全过程绩效结果运用,抓紧完善制度办法,加强第三方机构管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绩效信息公开,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守牢安全运行红线。动态跟踪财政库款余额,提前做好分析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库款保障应急预案,最大化发挥财政库款“压舱石”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稳增长、促发展大局。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科学控制债务规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切实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通过向上争取化债政策支持,敦促项目单位加强债券项目收入归集,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等方式,有序稳妥化解到期法定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监督效能。坚持重点领域和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各项监督检查推进力度,着力提升信息化监督水平,采取日常监督与重点监督有机结合的方式推进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深化财务监管,将触角向基层延伸,硬化财会监督约束,及时反馈监督检查结果,强化监督检查结果处理运用,坚持闭环抓整改,构建“大监督”格局。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细化财政服务保障、强化财政增收举措、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知重而行、实干争先,聚财政之力,奋财政之为,为广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名 词 解 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将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上缴的利润、股利、股息收入等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还性收入:是指 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 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2016年“营改增”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地方的既得利益返还,包括增值税返还、消费税基数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税费改革基数返还等。
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前者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后者能够体现专项政策导向,专款专用。
调入资金:指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资金结余调入预算的资金,以及按规定从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
调出资金:指年终决算用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弥补财政总决算赤字的资金。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预备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上解支出:指下级政府(财政)将本年度的财政收入上解至上一级政府(财政)。
一般债务:指没有收益、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
专项债务:指有一定收益、依靠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偿还的政府债务。
直达资金:指中央政府直接到达地方的资金。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避免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迅速发挥资金效益,直接惠企利民。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控制业务。一体化涵盖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预算管理的全流程,提高各预算管理环节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自动记录和同步反馈监控信息,实现资金从预算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流向明确、来源清晰、账目可查,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最终实现财政预算管理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各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财政数据管理的一体化。
第三部分
广水市2025年财政预算情况说明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上级补助收入410548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7,04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55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8000万元。具体项目情况是:
1、返还性收入17,048万元,其中: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1,359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5,331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8,312万元、其他税收返还收入2,046万元。
2、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5500万元,主要项目: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8663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89791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0954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599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938万元、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8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1870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422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1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6826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535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68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5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61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292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7250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36201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3226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收入10万元、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8888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0427万元。
3、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8000万元,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264万元、国防4万元、教育3万元、科学技术8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9万元、卫生健康554万元、节能环保6859万元、农林水618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124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796万元、住房保障1121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21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436万元、其他收入85万元。
广水市2024年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一、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比较
1、2024年底政府债务限额情况。2024年,省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77886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3840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40455万元。与2023年债务限额689978万元比较,增加8888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增加13899万元,专项债务限额增加74983万元。
2、2024年底政府债务余额情况。2024年省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69118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08446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82739万元。与2023年债务余额637208万元比较,增加5397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增加2384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增加30137万元。
2、2024年底政府债务余额与债务限额比较。截止2024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与省核定限额比较,低于限额8767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低于限额2995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低于限额57716万元。
二、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
1.新增政府债券情况。2024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共109453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资金25154万元,待分配25154万元。
新增专项债券84299万元,主要用于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余店分院综合楼项目1000万元;广水市杨寨工业园区配套工程建设项目12000万元;广水市阳光小区C区(C4、C6)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建设项目3000万元;广水市广水街道2024年度供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3900万元;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3000万元;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2000万元;广水市骆店镇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2000万元;广水市印台医院整体搬迁项目2000万元;广水市郝店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2000万元;广水市白泉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2300万元;四馆三中心片区道路建设项目1500万元;四馆三中心学术报告中心装修工程项目1000万元;四馆三中心展馆装修工程项目1500万元;广水市应山城区防洪排涝通道建设项目20000万元;置换YX债27099万元。
2.政府债务偿还情况。2024年偿还政府债券本金62556万元,利息21198.1万元。其中偿还一般债券本金32515万元,偿还专项债券本金30041万元;偿还一般债券利息12827.84万元。专项债券利息8370.26万元。2025年预计偿还政府债券本金53563万元,其中一般债本金40132万元,专项债本金13431万元;偿还政府债券利息21352.96万元,其中一般债利息12492.38万元,专项债利息8860.58万元。
3、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安排情况。2025年预计申报安排债券资金137341万元,其中一般债券预计安排申报14841万元,涉及项目1个,项316国道广水市平林至曾都区淅河段改扩建工程项目14841万元。专项债预计安排申报122500万元,涉及项目9个,分别为:广水市土地储备专项债项目70000万元;广水市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平台建设项目2200万元;广水市城区二次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4800万元;广水市精神病医院建设项目4000万元;广水市太平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500万元;广水市城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10000万元;广水市城北数智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0万元;月光海示范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项目10000万元;月光海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000万元。
广水市2025年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提升绩效目标填报质量,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申报和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并现场进行指导整改。目前,全市申报2025年度的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涵盖170个部门(单位),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申报率100%。全市申报2024年度的项目绩效目标涵盖170个部门(单位)、1281个项目,涉及金额51.386亿元,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率100%。其中,重点项目250个,涉及金额50.35亿元。通过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与预算同步批复、同步下达、同步公开,强化了资金使用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效率意识,建立了“花钱必问效”的管理机制。
对本级新增10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从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作为项目入库的必备条件,从源头上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目前,全市开展2025年度新增项目事前绩效评估项目35个,涉及金额3.03亿元。
广水市2025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说明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包括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发生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公务接待费包括单位按规定发生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政府部门用于购置公务用车发生的相关支出,公务用车运行费包括单位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情况为: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2785.87万元,较同期3114.19万元减少328.32万元,减少10.5%。一、因公出国(境)费2025年,全市财政拨款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23.5万元,与同期11万元比较增加12.5万元,增长113.6%。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025年,市级公共财政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812.2万元,与同期571.79万元比较增加240.41万元,增长42.1%。财政拨款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为1290.14万元,与同期比较1466.18万元减少176.04万元,减少12%。三、公务接待费2025年,全市公务接待费财政拨款预算660.03万元,较上年预算1065.22万元减少405.19万元,同比下降38%。
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经费增长主要原因是:前几年年受疫情影响,未有单位因公出国,疫情放开后单位正常因公出国经费增加;公务用车购置预算增长主要是全市更新公务用车单位增多,大量老旧汽车更换;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更换公务用车后,老旧公车维修维护费下降;广水市公务接待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广水市全面落实压缩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政策,过“紧日子”的思想,要求单位继续压减公务接待费。
第四部分
一般公共预算
第五部分
政府性基金预算
第六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七部分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第八部分
广水市2023-2024年地方债务还本付息情况
第九部分
广水市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
第十部分
预算调整
暂无调整预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