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激活投资爆发点
一是整合发展一批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运用项目整合策略,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镇配套提升、生态环境综合建设等为中心,补齐短板、集中建设,把工作做实、规划做细,争取进入振兴规划项目库。二是立项争取一批项目。搞好与发改、财政、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对接,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动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到一批项目落户骆店,力争每年落户项目不少于5个。三是建设成功一批项目。全方位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成立专班、明确专人、划定专责,确保落户项目的正常有序建设。建设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每年至少建成投资5000万的项目1个,投资2000万以上的项目2~3个。用项目大建设的大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大提速。
(二)以发展工业为引擎,着力培植经济增长点
一是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强招商队伍。成立招商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牵头参与,精选精干力量参加,集中精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大招商总量。积极主动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招商活动,宣传推介骆店资源,充分利用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纽带作用,引导在外发展的老乡回乡创业,力争实现每年招商引资超过3个亿。提升招商质效。更加重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招商项目的甄选工作,把那些投资见效快、税收贡献率高的企业招引进来。提升招引项目的落户速度,多部门联合参与,为招引项目提供更优质服务。
二是把对工业企业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服务专班,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协助处理企业在征地、建设、融资、手续办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定期对工业企业进行巡访,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为企业发展打造更优的外部环境。
(三)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着力找准农业发展点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加快“乡村振兴、三乡战略”的实施,落实“双创”举措,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植壮大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大力发展地道中药材种植,推广发展稻虾连作,稳定生猪养殖。继续做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湖北大自然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优质稻、优质水产品;依托闲置荒地荒坡,发展艾叶、野菊花,引进加工企业形成品牌特色;依托中粮集团专业化科技化,发展生猪养殖形成规模。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骆店产粮大镇资源,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旺明米业、益达米业建设新的仓储设施,增加粮食收储量,支持他们开展技术改造,提升粮食加工能力和水平。依托稻虾、红栀子、树莓、核桃、油茶基地,招引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规范农田流转,鼓励农业集约化发展,发展种养殖业大户,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促进农民抱团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农产品“触网”,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以擦亮小城镇为契机,着力打造集镇新亮点
积极推进“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致力打造景美、业兴、更宜居的城镇环境。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城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加大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积极探索集镇长效管理机制和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借“擦亮小城镇”的东风,编制骆店集镇三年建设规划,积极申报项目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建设集公共服务、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以美丽宜居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农村道路硬化里程,加大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整修塘堰河坝,增强农业蓄水灌溉能力,争取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文化广场等农村公共场所建设。二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加大对稻虾连作、生猪养殖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把特色种植与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等结合起来,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谋求农村发展新思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种养技术,增加现代科技含量,增强抗风险能力,改输血为造血,确保农户稳定增收。三是大力建设洁美乡村。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采取全面开展,重点推进的策略,以平洑路、骆连线、骆草线、应刘线沿线各村湾为重点,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宜居度。
二、“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有关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全链条发展。依托主导产业,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原则,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业服务业体系建设。二是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加大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动能。三是加大对农业乡镇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项目上给农业乡镇更多支持,促进农业乡镇赶超跨越,更快发展。
(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是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因疫情影响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外贸出口受阻,全球产业链断供,国际市场收缩,要提前谋划转变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招工、产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坚持补齐发展短板,致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和养老院建设。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对乡村幼儿园和养老院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环境和教学质量,提高农村福利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村卫生室配套建设和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建设,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三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强化困难群体救助,加强灾害救助、大病救助力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抚恤、安置等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群体、孤寡老人、孤儿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和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群众自治法治德治。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通过“法律讲堂”“法律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二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通过村规民约、红白喜事会等形式,积极推进群众自治德治。三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基层人员力量配备,推动落实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提高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网格三级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