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秋邪伤肺,4大妙招让你少受罪
  • 发布时间:2023-09-13
  • 信息来源:广水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

第十五个节气

随着天气转凉,夜间气温降低

清晨水蒸气凝结成露

秋季在五行中代表金

而金对应的颜色为白色

故而得名“白露”

过了白露,夜寒日热

在这个转季的时候

最容易被邪气入侵

不过也是养生调护的好时节

那如何养护身体

呵护健康呢?

湖北省肿瘤医院医生提醒您

↓↓↓

 一、适时添衣 

白露时早晚的气温较低,而正午的气温仍较高,这一时节是秋季温差最大的时候。俗语言:“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需随时留意天气情况,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二、适当运动

    秋季是非常适合锻炼的时节,秋高气爽,适当做些户外运动有利于舒展身体,可选择慢跑、爬山、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运动。运动宜动静结合,可平卧于床上,两手放在上腹部,做腹式深呼吸。

 三、润肺养阴

白露时节,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天气以燥、凉为主气。燥易伤肺,肺燥是一种中医证候,是由于肺阴液亏少,肺不能发挥其正常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大便干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症状。

长期的肺燥还可能会导致肺部损伤和炎症,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白露时节宜润肺养阴,以此平衡体内的阴阳,预防因阴阳失衡而导致的疾病,同时保持肺部的健康。

如何养阴

    通过饮食进补可以促进阳气生发、涵养正气。建议选用“补而不缺”“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1.食补

    蔬菜可多食银耳、山药、冬瓜等,水果多选用水多滋润的如柑橘、梨、苹果、葡萄等,以滋润生津。

    2.药补

    可选用党参、麦冬、天冬、百合、茯苓等,成品药补给可选用琼玉膏、二冬膏、沙参麦冬汤等。

    推荐药膳—银耳百合梨汤

    材料:百合50克,银耳50克,梨100克。

    功效:清热润燥,润肺止咳。

    做法:①将银耳清洗干净泡开,百合清洗干净,梨去皮、核,切片;②将混合后的银耳、百合盛入碗中,加水和梨片煮至百合熟软即可。

    四、中医艾灸“三穴”

干燥、清肃是典型的白露秋季气候,而秋又对应着肺,所以白露的穴位养生要以健脾润肺、益气滋阴为主。

    1.养肺灸肺俞穴

    白露以后秋风渐强,燥为主气,秋在脏为肺,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燥之邪易由肌肤、口鼻而入,然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此时节还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口干咽燥,甚至诱发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等。

预防秋燥,除了多喝温水、多吃进补食物,还要多艾灸肺俞、列缺等穴位,可疏通肺经、润燥养阴。  

位置: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中线1.5寸旁。

功效:对于咳嗽、气喘有着非常好的功效,可以调节肺部功能。

    2.养脾胃灸足三里穴

古语说“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此时令人容易出现胃痛、腹泻、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白露养生不能忽视健脾养胃,主要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这些穴位对脾胃能起到很好的温养作用,常灸能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后续如果进行“秋补”“贴秋膘”,身体也能够更加适应。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渡)。

功效: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等相当有效。

    3.养肾灸涌泉穴

    天气转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腰膝酸冷等症状。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养肾。可艾灸涌泉、太溪、肾俞等穴,能有效补养肾气。

位置:涌泉穴在足掌部,当足部五趾内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这个穴位大约在足掌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

功效: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又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还可以疏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

   供稿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

   稿件作者:王绚璇、柯梓

   审稿专家:湖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陈焕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