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 发布时间:2021-01-15
  • 信息来源:广水市发改局
  • 【字体:

广水地处鄂东北,位于大别、桐柏两座山脉结合部,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分水岭,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全市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总人口94万。近年来,先后4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第5次正在公示中,被授予中国风机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蝉联“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2019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52.50%。

一、经验做法

(一)着力推动体系优化,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域广水”为导向,按照产业带动、特色驱动、辐射拉动的思路,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鲜明、分类优化、梯次推进的“一核两翼三带”的城市空间结构主体形态。“一核”是指由应山街道办事处、广水街道办事处、十里街道办事处、城郊街道办事处和武胜关镇构成的中心城区。“两翼”是指杨寨镇和长岭镇从市域副中心向小城市转型发展,成为“两化”建设的带动者。“三带”是指由重点中心镇带动特色乡镇形成的3条新型城镇化带。二是提升中心城区能级。马都司生态新城、多肉艺术小镇建设全面提速,公园路、花园路基本完工,广办综合体推进有力,城市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渣土运输、“门前四包”、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等管理服务,广水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服务、生态、文化等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三是加快小城市建设。着力推动杨寨镇、长岭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其扩容提质,向小城市方向发展。其中,杨寨镇作为湖北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以新型工业化为驱动力,与武胜关镇、十里工业园,形成了新型工业经济走廊,被确定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长岭镇以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为驱动力,与城郊街道办事处组成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提升了长岭镇作为旅游名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被确定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试点。

(二)着力推动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一是坚定不移扩总量、提质量。全市形成以风机制造、智能装备、新能源为主导的百亿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风机名城、中部地区智能装备重要生产基地。风机产业连续12年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超过100万千瓦,2019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77.68亿元。第三产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齐头并进,我市为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区内,全年接待游客133万人次,电商实现交易额达12.5亿元,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二是持之以恒抓招商、扩投资。着力打造“三大百亿园区”,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28平方公里,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0多个。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大武汉等重点区域,围绕地铁装备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聚焦风机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现有主导产业,推动一批大项目落户落地2020年元至9月份全市引进到位资金86.22亿元,过亿元项目14个。三是坚持不懈打基础、强配套。全市城区面积由6.7平方公里拓展到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增加2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3.4亿元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建成开园,投资6亿元的“一河两岸”全面收官,投资5.75亿元的生态新城“四馆三中心”建设施工中,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的应广大道全线贯通,投资2.8亿元的广悟大道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广水段、107国道主体工程即将通车,投资5.6亿元的花田故事综合体稳步推进,75个村被纳入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村,探索出桃源“乡情乡愁”、兴河“乡贤引领”等可复制丘陵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高标准承办了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

(三)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提高居民城镇化素质。一是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在保证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按照“生产、生活、服务套种”模式,布局和选点新农村社区,形成生产中有服务、服务中加生活、生活中融生产。以中心镇区、生产基地、产业园区、旅游资源集聚的村为重点,就近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包括武胜关镇桃源村、吴店镇塘畈村、马坪镇随应桥村、蔡河镇黄土关村、陈巷镇虎弼冲村等。二是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0余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额达到331.46亿元,201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17万元和1.7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整体提标,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九年一贯制永阳学校、民营致远学校建成招生市实验三小、渡蚁桥学校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新改扩建校舍10.6万平方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基础更为坚实。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加快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实施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实现了人人享有公平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印台书院、魁星楼、丹凤阁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杨涟文化”“四贤文化”等得到深度挖掘,高标准承接了“空降排—2017”国际军事比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因本级财政收入不足,落实“三保”尚举步维艰,故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城镇化进程。

(二)进城农民就业渠道不宽产业多样化发展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还不够,进城农民就业的渠道还比较窄,真正实现农民就近就业、找到理想的职业仍存在困难。

(三)农村闲置资产利用不够。农民进城后,如何有效整合闲置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实现城镇农村共同发展,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尽快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推动就业、教育、户籍、住房、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和举措合力,引导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有序流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