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
《广水市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5年2月21日
广水市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有效增强经济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高质量提升助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市,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27年,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家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以上,农产品加工值突破200亿元,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1.33:1。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3—5亿元的企业10家。培育壮大粮食、蔬菜食用菌、茶叶、畜禽蛋等主导加工企业,以禽蛋-优质稻绿色循环发展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形成,产业园加工核心区初步建成,年加工值35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广水特色和持久生命力的知名农业加工品牌,广水皮蛋、杨林沟茶叶等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比重显著增加。
二、重点领域
立足全市农业资源禀赋,聚焦粮食、蔬菜食用菌、茶叶、畜禽蛋等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明确加工发展方向,按照“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布局思路,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区位、科技、产业优势,横向打通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拓展相协同的创新链条,纵向打通优质原料供应、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相衔接的产业链条,形成横纵交错、相互支撑、融合统一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一)稻米加工产业。以鄂北米业、翔瑞粮贸、益达米业、天富农贸4家省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稻米梯次加工,开发优质大米小包装产品,重点开发低损耗、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品牌精米,实现优质优价。综合利用碎米、米糠、稻壳、胚芽等副产物,深度开发米糠油、麦芽糖、谷维素等新产品,积极发展保健食品、护肤品、医药中间体、化工产品等。重点支持益达米业深度开发米糠油项目,不断延伸稻米加工产业链。
(二)畜禽蛋加工产业。以楚丹禽业、松淳蛋业、众利肉联、展源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鸭蛋、王鸽、生猪屠宰产业。重点支持楚丹禽业、松淳蛋业富硒皮蛋、蛋黄酱的新产品开发生产;支持楚丹禽业二期禽类屠宰深加工项目,把楚丹禽业培育成鄂北禽蛋类深加工聚散地,成为带动我市禽类发展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支持展源食品二期王鸽熟食加工项目。加快推进中粮二期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蔬菜加工产业。以腾云农业为基础,充分利用我市蔬菜优势禀赋,提高蔬菜清洗、分级、预冷、储藏、保鲜能力,提升净菜、速冻蔬菜加工自动化水平。开发脱水蔬菜、保健蔬菜、腌制品、即食休闲食品等。以仁健食品、大自然为龙头,大力发展预制菜。以红仓丰,胜久诚、金丰食品为主体,拓展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推动食用菌从“一盘菜”转化为“一包零食、一瓶化妆品、一盒保健品”。提升食用菌初加工产品分等分级、保鲜储运、冻干烘干、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食用菌有效成分、活性物质提取与利用,开发预制菜、复合菌饮品、即食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价值产品。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力促腾云农业预制菜加工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督促大自然预制菜加工项目加快建设进程。
(四)茶叶加工产业。以广水杨林沟茶业为引导,发展高档特色饮品产业。围绕武胜关镇、马坪镇狮子岗村、郝店镇中锋寺村、吴店镇塘畈村、三潭风景区等产茶区域,适度发展黄茶、白茶种植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支持各茶叶经营主体以提升初加工水平、提高夏秋茶利用、拓展精深加工为重点,提高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茶叶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茶叶加工产业价值链。适度发展黄茶、白茶、红茶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功能成分,开发调味茶、含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满足多样化健康消费需求。
(五)乡土传统食品加工产业。以提高乡土传统食品工业化、标准化加工为重点,研发应山空心奎面、应山滑肉、平林鸡汤、马坪拐子饭、吴店猪油饼等乡土传统食品的包装及保鲜技术,优化配方和产业化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适口性和质量稳定性,改进包装和杀菌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
(六)水加工产业。我市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交汇处,水资源总量8.77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不受外来水流侵扰,水质量优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禀赋,做足水资源文章,大力开展水制品及上下游产业链招商行动。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动。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开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动。重点发展禽类规模养殖,蛋制品加工及禽类屠宰深加工,优质稻米加工。大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逐步把核心区建设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环保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完善的标准化园区。到2027年,以禽蛋—优质稻为主导的绿色循环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建成,核心区农产品加工值突破35亿元以上。
(二)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行动。积极与武汉轻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专业研发中心、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在企业建设加工技术工程中心、技术集成转化基地、科技小院等,开展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育繁推、共性技术与关键装备研发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产品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过程绿色化、产品营养化。到202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1.33:1、78%、63%以上。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骨干力量,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落细现有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重点项目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向科技创新、精深加工方向延伸。到2027年,力创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2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以上,随州市级龙头企业4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四)实施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融合行动。推动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前伸后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李店水寨、十里观音、武胜关桃园、马坪狮子岗、郝店铁城等休闲旅游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典型模式,推动休闲农业重点村在设施完善、功能拓展、模式创新、政策集成上率先突破。引导美丽休闲乡村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乡土文化,开发一批茶叶采制、手工特色食品制作、传统酿制等加工体验项目,培育一批传承乡村传统技艺的乡村工匠,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和加工制品地产地销。到2027年,全市省级农业休闲示范点达到8家以上。
(五)实施农产品加工品牌提升行动。强化“产出来、加出来、树出来、讲出来”的品牌培育思路,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高、溢价能力强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结合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以及粮油、畜禽蛋、蔬菜食用菌等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加工专用品种原料生产,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加工原料可持续稳定供应。组织企业参加行业重点展会和重大经贸交流活动,支持引导企业利用电商基地和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丰富数字消费场景,拓展全业态营销渠道。到2027年,全市“三品一标”达到40件以上,“广水皮蛋”成为广水公用品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以上。
(六)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招商行动。依据我市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链招商行动,持续招引大型禽类屠宰深加工项目,储备林果加工项目,进一步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到2027年,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招商落户突破50亿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建立农产品加工联席会议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农产品加工用地、用水、用电、生态、融资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资金统筹,按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考核标准“五不变”原则,加大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向重点企业、产业聚集力度,着力提升现代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考核评价,将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体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评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