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人社局2022年上半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 发布时间:2022-09-07
  • 信息来源:广水市人社局
  • 【字体: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决策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全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落到实处。

一、工作成效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开展驻村工作队。我局负责对口帮扶马坪镇8个村,分别是柏林村、狮子岗村、红桥村、东青村等8个村,于2021年8月23日进驻马坪镇,人社局派出4名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严格按照5天4夜的工作要求开展驻村工作。

二是开展“网上春风行动”。通过网站媒体、微信公众号、就业超市等宣传渠道发布企业缺工信息,涵盖企业82余家,提供就业岗位9300万个,促使达成就业意向4100余人(其中贫困人员2余人),并将岗位信息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广泛推送,累计发送10万条。

三是开展“6+1”异地省内劳务协作。去年底和今年6月份开展了省内劳务协作(广水市人社局-神龙架林区红坪镇、广水市劳动就业局-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提供了50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加大了本市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让劳动者拓展选择更多的就业渠道。

四是开展巡回式招聘活动。上半年在15个镇办开展巡回式招聘活动16场次,组织进场企业43家,提供就业岗位3900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536人。

五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引导返乡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40余人正在申报中;2022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00笔2350万元(其中农民工贷款14笔290万元)。

六是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开展育婴师、电子商务师、美容师等各类就业创业培训722人、落实补贴136人,资金16.0288万元(其中农民工培训622人,落实补贴129人,资金15.4688万元)。

(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基层人才招录机制。开展2022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工作,计划共招募29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已经发布,即将开展面试工作。

二是完成2021年招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首批转正手续办理工作。完成了卫生系统2021年基层医疗招聘10人的聘用工作;完成了广水市2022年14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受到随州市委、市政府及以上表彰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层次)考核和聘用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并圆满完成了广水市教育系统2022年校园招聘30名高校毕业生和广水市融媒体中心的校园招聘4名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完成广水市市直医疗单位2022年校园招聘37名高校毕业生第一批次的招聘工作,预计11月底开展第二批次招聘。组织各招聘单位在考务系统中对报名的1600多名考生进行网上资格初审,报名结束后,广水市原申报的161个招聘计划因开考比例未达到要求减少了20个,还有141个招聘计划正常开考。目前笔试成绩已公布。

四是上报“湖北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计划”人选。2021年10月成功推荐广水市国有中华山林场陈文杰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计划”人选,每人享受一次性岗位津贴2万元整,激励和引导起广大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乡村干事创业。

五是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为解决企业技术升级的难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吸纳本地农民工的持续就业的能力。目前正在广水市中澳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广水市毅兴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成功对接2名院士专家。

六是职称评审对乡村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职称评审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实行政策倾斜。中小学教师副高级以下,水平能力测试放权到乡村基层学校,评审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教师。根据鄂人社职管20206号文件精神,2021年,在全省实行乡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定向申报、定向评审、定向使用,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30年,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因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不受本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本年度通过49人。根据鄂人社职管201912号文件精神,2021年农卫高通过1人。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一是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自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长江流域退捕渔民按规定参保,69名退捕渔民全部参保,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8人,企业养老保险11人。

二是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根据上级政策,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县级基础养老金已由11元提高至13元,从2021年12月落实到位,政府为此每年增加财政投入约350万元。2022年,确保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应享尽享。

三是完善了城乡居保缴费补贴政策。从2022年1月起,城乡居保缴费档次由原来的15档增加至50档,即100-5000元,选择100元档次缴费的,政府补贴30元(省级财政20元、县级财政10元);选择200-400元档次缴费的,政府补贴45元(省级财政30元、县级财政15元);选择500-900元档次缴费的,政府补贴60元(省级财政40元、县级财政20元);选择1000-5000元档次缴费的,政府补贴100元(省级财政40元、县级财政60元)。

四是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一次性补偿金工作。截至目前,2022年上半年已有371名被征地农民享受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一次性补偿金,共计1587万元。老被征地农民资格已由相关部门确认了14031人,对已年满60周岁的2939名老被征地农民拟发放养老保险补贴共需资金4380 万元(含补发),目前已向政府递交资金申请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氛围有待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和信息掌握不够,信息资料不能实时共享,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健全,支持力度相对匮乏,导致一些创业者对家乡、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偏见,创业难、难创业等客观原因导致回乡创业和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

二是返乡创业地域差明显。虽然各级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农村市场潜力与富余省份和沿海城市还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软硬件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提升,创业环境有待大力改善。

三是技能培训组织难。农村劳动力群体对于技能培训重视度不够、接受度不高,导致人员组织难、培训开展难。

四是返乡创业的融资环境还有待改善。目前现有政策,如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对于企业融资扶持力度还不够,不能切实解决企业主要融资困难,贷款资金额度过少,发挥的周期时间过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营造农民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树立农民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舆论上加以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农民创新创业的认识,吸引更多在外人才返乡建设家乡,服务本地经济建设。

二是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强化政策支持。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出台更多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融资压力,降低政策享受门槛,切实减少企业运行成本,鼓励其做大做强。

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效率。优化行政服务效率,对现有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认真梳理,按规定实现最大程度“减材料”,落实人社惠民惠企政策,不断改进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