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全面掌握医保转移支付资金执行情况,我市对2023年医疗保障与服务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认真地评估和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中央下达医疗保障与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补助资金(医疗保障能力建设部分)绩效目标情况。 1.中央专项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下达我市医保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补助资金32万元。 2.绩效目标 (1)提升医保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切实保障医保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和速度。 (2)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集中专门力量,逐一排查定点医药机构违约违规违法行为,实现定点医药机构现场检查全覆盖。
(3)加大微信公众号、部门网站宣传医保政策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 (4)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随州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 (5)组织业务培训,有效提升综合监管、宣传引导、经办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二、绩效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主要任务由局机关主抓,医保服务中心、核查中心和信息中心负责配合落实。完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医疗保障与服务能力提升资金用于人才培训、办公开支、信息维护、医保基金监管、信息报送等,并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及保障水平。
(二)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依据中央和国务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决策,遵照财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下达的年度总体目标和具体绩效指标,对财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下达的年度绩效目标结合实际进行分解细化,规范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提升资金的使用管理,一是党组会经常对相关资金的使用进行研究部署,可以说关于资金的使用、监管及成效贯穿了党组会全过程。二是加强工作部署,针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和实际使用,明确了使用流程,使用办法和操作规程,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任务。
为规范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提升资金有效运行,除加强监管外,我们在制度上还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印发了风险控制、财务会计内控、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建立了财务、档案、重大决策等常规管理机制,拟定了经办内控暂行办法、工作职责框架图、一览表、工作流程等47个制度或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序。
强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财政相关文件及财经制度等执行,实行专款专用。中央转移支付医疗保障能力提升资金用于医保政策宣传、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医保基金监管等业务费用。
(三)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资金,重点用于网络系统升级改造、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活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切实保障医保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2023年,我局在17个镇办便民服务大厅专设医保窗口,通过开设专网、配置电脑、打复扫描一体机、智能高拍仪等办公设施,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经办服务能力。开展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印发宣传资料1万多份,制定展板(牌)35块,悬挂了横幅220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综合运用日常稽核、全覆盖检查、抽查复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抓好常态化监管,梳理医保行政执法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DIP支付方式改革年初启动运行,全市21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4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改革范围。不断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坚持“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全力打造“一网通办”“掌上办理”服务,群众借助支付宝、微信小程序、“鄂汇办”APP、公众号、医保服务热线等渠道查询和办理医保业务,线上可办事项由29项增加至50项。31家定点医疗机构、101家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以“六有一能”为基本要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健全市、镇(办)、村(社区)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在全市18个镇(办),402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医保窗口,打造了21个定点医院便民服务点,85个村(社区)卫生室(站),统一了服务点(室)标牌、5项上墙制度、桌牌、工作人员挂牌、资料架、便民箱等,实现全市有机构、镇镇有窗口、村有人员。9个医保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社区),15个下放到镇(办),实现高频医保业务基层办、就近办、上门办。市政务大厅医保窗口推广综合柜员制、过程公开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落实好差评、容缺办理举措,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全科式”“店小二”服务窗口,多部门联合会商解决,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实现医保业务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在经办机构“一站式、一窗口、一单制”结算,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四)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医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率:年度指标值≥90%,系统正常运行。
医保信息系统重大安全事件响应时间:年度指标值≤60分钟,医保信息设在省医保局,安全系统达标。 医保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响应时间:年度指标值≤30分钟,医保信息中心设在省医保局,安全系统达标。
每个县(区)范围内开通门诊慢性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1,我市已开通门诊慢性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31家。
开展村(社区)级医保服务、有网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的村(社区)覆盖率≥60% ,我市共计402个村、社区,开设医保便民服务点487个,覆盖率达到100%。
短缺药品异常高价和异常配送核查处置情况:处置率达100%
每年开展药品挂网价格联动≥1:根据省医保局和联采办挂网信息调整文件及时组织医疗机构同步调整约50次。
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并上报国家医保局≥4:及时上报随州医保局≥4次。
提升公立医疗机构平台采购药品耗材比例,药品网采率≥85%,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75%:已完成。
2、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医保基金综合监管能力全年完成值:有所提升。
基金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全年完成值:有所提高。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DIP支付方式改革年初启动运行,全市21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4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改革范围。
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全年完成值:有所提升。
医保标准化水平全年完成值:显著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与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
执行情况:已经按要求开展调价评估并进行调价,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与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向一致性工作。
集中带量采购落实情况:已完成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产品约定采购量。
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实施情况:在限定时限内反馈案源处理情况。
招采子系统落地应用情况:能实现交易、采购等核心功能应用。
国谈药等相关药品落地及统计监测情况:国谈药品落地数据报送及时率达到100%。
医保目录管理规范性情况:年内未出现违反目录管理政策情况。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服务对象满意度。参保人员对医保服务的满意度年度指标
值≥85%,全年完成值≥85%。整体绩效评价99分。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向随州市、省局建议增加医保信息平台的各项报表功能,便于及时掌握城乡居民医保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运行情况,为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提供参考。
2、推进医保智能监控有效使用。目前广水的智能监控系统已经上线,各项功能正在学习应用当中,根据智能监控的应用实际,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功能,促进信息化技术参与医保转移支付资金的运行管理。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机制,着力增强绩效意识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自评报告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