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广水>文化广水
学习研究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 发布日期:2021-03-01
  • 信息来源:广水市人民政府
  • 【字体:
打印

——浆溪店在三次成立的中原局领导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历史上三次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浆溪店在三次成立的中原局领导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次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作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等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后改为华中局)。

    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之际,刘少奇同志对李先念特别强调地指出,当前最重要的“第一是武装,第二是武装,第三还是武装。”

    浆溪店是李先念在抗战时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是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始人,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创始人。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又是整个新四军中地盘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支战略力量。从1941年开始成为中央管辖的一个独立战区,它是由中央直接管辖,它不仅仅是一个师,它的地位要高于一般的师。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受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委派,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160多人,挺进豫鄂边进入湖北第一站四望山浆溪店并以此为落脚点,串联各地抗日武装,开创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李先念到达浆溪店后,马不停蹄地到四望山北麓的信阳黄龙寺,向中共豫南特委、信阳挺进队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中原局关于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发动中原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决定。同时,将信阳挺进队的一个中队计100来人、70余支枪编入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

    2月15日,李先念从浆溪店出发,到随县均川店杨氏祠同国民党湖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石毓灵会晤,商讨新四军进入鄂豫边区有关事宜,虽未达成文字协议,但取得了我军进入鄂中活动的合法地位。

    2月18日(春节正月初一),在随县天河口拜会了川军127师师长陈离,商讨了团结合作、协同作战问题。正月初一晚回到浆溪店。

    2月27日,李先念派参谋长周志坚率领游击大队到余家店联系应山县委书记时,遇上一百多日本鬼子和伪军“扫荡”余家店地区,周志坚指挥部队向日军发起猛攻,毙敌20余人。余家店战斗是新四军在鄂豫边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作战,并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第二天,部队返回浆溪店时,受到李先念的称赞。

    李先念南下湖北应山四望山浆溪店不足两个月,建立了第一块以四望山浆溪店为中心的鄂豫边抗日敌后根据地,打响了湖北抗日的第一枪。经过几股革命力量的汇合,由160人的大队壮大到100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豫鄂挺进支队。

    余家店战斗后,李先念便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离开浆溪店,越过平汉铁路来到鄂东,又转向鄂中。留下刘子厚等继续发展壮大四望山根据地。6月,即在浆溪店成立豫鄂边地委(后改信应地委)任质斌为书记(8月刘子厚任书记),刘子厚为副书记,文敏生、王海山为地委委员。

    10月上旬刘少奇再次到达中共中原局驻地竹沟镇,决定驻在竹沟的机关和部队立即撤离竹沟,转入鄂豫边区敌后。10月下旬,刘少奇、徐海东、刘瑞龙等率领中原局机关及干部大队等300余人,离开竹沟,越平汉路东进苏皖敌后。朱理治、任质斌带300个干部和300武装也离开竹沟,进入鄂豫边区敌后的四望山根据地。从而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指挥中心由确山竹沟转移到四望山浆溪店。

    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围攻竹沟,杀害200余人,制造了“竹沟惨案”。11月16日,朱理治和李先念同志遵照党中央与少奇同志指示,在四望山东岳庙(三土门与花山西冲交界)召集了豫南、鄂东及鄂中党和军队负责人会议,讨论边区党和部队的统一问题。会议决定撤销鄂豫皖、豫鄂、鄂中三个区党委,统一成立了豫鄂边区党委,陈少敏代理书记;将鄂东、鄂中、豫南三个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纵队司令员,下辖9个团队,敌后抗日武装发展到近万人。

    1945年2月,鄂豫边区党委确定了“以发展为主”的方针后,任质斌率河南挺进兵团进至豫西南。4月23日,任质斌率河南挺进兵团第一团、第四团、信桐支队及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两个营共20个连的兵力,发起二妹山战役(也称豫西南战役,随县东北的朱家店、应山的徐家山、二妹山一带),全歼国民党游击第一纵队。

  同在4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带领3000余人从大悟山进发,进至白兆山地区,然后向北挺进,4月29日进入四望山浆溪店, 5月1日,打响了吴店文昌宫战斗,击毙了中队长李正昌、科长汪森等100多名官兵,俘虏了30多名员役。顽县长谢浩和大队长冯雀子带着残兵逃到随县高城,李先念率战士们乘胜追击,将岩子河、高城两地占领,将顽军逐出了四望山地区。

    5月13日,任质斌所率的河南游击兵团与李先念率领的五师主力与在岩子河与吴店镇东湾交界处会师。四望山根据地的恢复和巩固,不仅为五师创造了新的指挥中心,也标志着鄂豫边区由长期反侵略战争,进入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重要转折时期。

第二次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徐向前任书记

    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五师活动范围之内的党政军及河南区党委与河南军区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鄂豫皖湘赣)军区、边区党委、后勤机关陆续由平汉铁路东之大悟山,转移至平汉铁路西鄂豫两省交界的四望山浆溪店,着手进行集结主力、整训部队

 8月29日,就在毛泽东主席去重庆谈判当天,国民党豫南挺进军第十三纵队司令程道荣率部5千余人起义,到达四望山浆溪店尹家湾加入新四军第五师,投入反内战的行列。9月1日中共中央复电郑(位三)、李(先念):“你们争取程道荣部合作混编,是一个大成绩。”

 9月12日,中共中央对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关于鄂东、鄂南合建一个区党委、襄河方面成立一个区党委(四望山南北3个地委因靠近师部,暂不成立区党委),拟集中9个正规团等请示电作了回复。复电说:同意暂设两个区党委(即鄂东、江汉区党委)同意集中9个团由你们直接指挥。

 9月15日,新四军第五师在浆溪店成立野战军。由文建武任司令员,任质斌兼任政治委员,周志坚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程耀德为第二副司令员,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3个旅,共1.6万余人。同时成立鄂东、江汉两个区党委和两个军区,每个军区下辖一个独立旅。

 9月16日,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在浆溪店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为了统一指挥正规军及军区地方部队,提议鄂豫皖成立新四军鄂豫皖指挥部。中央军委复电:九月十六日电悉。鄂豫皖可成立军区统一指挥亦可照来电成立新四军鄂豫皖指挥部,由你们自行决定。

 9月17日,五师野战军在应山吴家大店河滩举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誓师大会。

 9月25日,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在应山浆溪店致电中共中央并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今日已在此地宣布了鄂豫皖中央局开始执行职务。”(在徐向前未到任前,郑位三代理中央局书记 )。同时,还在浆溪店韦陀庙召开了军队团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会议,李先念作了形势报告。

 9月28日,面对国民党军不断进攻,鄂豫根据地大部被侵占的严重局面,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参与起草)在浆溪店以鄂豫皖中央局名义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夺取桐柏山地区”的作战计划。10月1日,中共中央电复鄂豫皖中央局,肯定了这一计划是正确的。

 10月17日,李先念率五师野战军从浆溪店、吴家店出发,20日发起桐柏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先后解放了桐柏、枣阳、新野、唐河4座县城和及集镇,歼敌2000余人。控制了以桐柏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为了避免国民党军对分散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个击破, 10月24日,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和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以及冀鲁豫军区第八团,与正在桐柏山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三大主力会师后,充实了鄂豫皖中央局的力量,将鄂豫皖中央局改称中共中央中原局。

  桐柏战役第二阶段,国民党第五、第六战区以主要兵力向桐柏山区推进,企图施行南北夹击。为争取主动,中原军区主力部队于12月17日开始向平汉铁路以东转移到宣化店地区。

    至此,从浆溪店到宣化店与国民党坚持斗争达10个月之久。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牵制国民党军24个师、8个游击纵队不能他调,有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斗争。

    中原突围,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第二纵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团、三五九旅和干部旅组成的北路军,6月29日全部突过平汉铁路封锁线。7月1日,到达吴家大店、浆溪店一线就地休整。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吴家大店召开整编会议,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主要领导部署抢渡白河及唐河的战略任务,加强了干部旅的力量,整编后的干部旅共约3800人随三五九旅行动。

    顺利完成“中原突围”后,中原局领导中原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又创建了鄂西北、豫鄂陕两块新的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24个以上的正规师和大量的保安团队,紧密地配合了各兄弟部队的作战。

    陈毅司令员称赞:“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

第三次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邓小平任书记

    1947年5月15日在冶陶召开会议,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向党中央建议,专门组织中原局,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中原局常委,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翌日,中央复电同意。中原局成立后,为挺进中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经过精心准备,刘邓大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突破了蒋介石认为可抵”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进入了大别山地区,先后创建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4个解放区。其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2万人西越平汉铁路,到达浆溪店。

    12月1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浆溪店召开10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下达进军桐柏地区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共桐柏区委员会、桐柏区行政公署和桐柏军区;桐柏区党委第一书记徐子荣,第二书记刘志坚,副书记赵紫阳;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副司令员孔庆德,第一政委徐子荣,第二政委刘志坚,副政委赵紫阳;桐柏区行署主任许子威,副主任李实。下设的3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同时宣布成立,将晋鲁豫第二十八旅改为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为军区直辖部队)旅长杨秀昆(坤)、政治委员杨树根。

    12月14日,桐柏军区各部队即按会议的布置神速分兵,从浆溪店出发,分别到达指定的地区,从而拉开了创建桐柏解放区的序幕。8天时间内,桐柏军区部队连续攻克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5座县城。随后,开闸放水取邓县。1948年1月9日,以第28旅位于城东担任主攻,以3军分区部队位于城西担任助攻。15日,桐柏军区部队发起攻击,首先炸毁了护城河水闸,排泄了护城河水,为攻城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接着,突击部队从东西两侧攻入外城,切断外城敌人逃窜和转入内城的道路。16日,内城敌人在我强大攻势下开始突围。除反动武装头子丁叔恒率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我歼灭。这次战斗我军共歼敌12个民团7000余人。中共中央致电刘邓,祝贺10纵队的胜利。

桐柏区党委、军区在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和原则,积极主动捕捉战机,歼灭了国民党大量地方武装,摧毁了反动政权,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特别是牵制了敌张涂、宋希濂、王凌云3个兵团,阻止其东进淮海战场。

就在桐柏党政军成立的当天,桐柏区第一地委、专署、军分区在浆溪店杨家湾(今吴店镇三土门村7组)成立,第一地委书记赵武成,专署副专员张一峰,军分区司令员方正平。根据会议精神,划定各县管辖范围,下辖河南信阳、桐柏、泌阳、唐河及湖北随北、应北、枣阳等7个县。桐柏一地委在浆溪店杨家湾召开地委第一次会议,设立了县党政军机构,划定各县管辖范围。应山北部划入信应县,县委机关驻地设在吴店,马任平任县委书记兼县指挥部政委,孙敬之任县长兼指挥长。

 1948年1月10日,桐柏区第一地委在《关于财经工作的指示》中,向各县分配粮食任务550万斤,其中上交317万斤;服装32300套,其中上交11500套,被子15000床,布1万匹,银圆15万元。1948年底全区税收完成1040万元,田赋完成2350万元。

 8月18日,桐柏区第一地委又作出《关于扩大武装的决定》,指出:在现有武装3008人的基础上,再发展5092人。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机动作战,又消灭敌地方武装和土匪655人,缴枪266支。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部队和县、区武装,共进行了大的战斗500余次,毙伤敌人1850余人,俘2774人,迫投降893人(不包括枣阳投诚之敌),缴获迫击炮一门,小炮6门,轻重机枪38挺,长短枪2589支,炮弹915发,子弹248914发,手榴弹495枚,电话机7部,炸药500公斤,骡马38匹,粮食2950斤。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桐柏区第一地委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支前高潮,共支前木柴810万斤,秫秸及谷草1380万斤,稻草90万斤,以及粮食、布匹鞋等物资,发动和组织群众肩担车拉送到淮海前线。

  1949年2月17日,桐柏区第一地委在《关于支前工作的再次紧急指示》中提出,为了做好支援大军渡江的准备工作,要求组成个完整的支前体系,很快在全区掀起群众性的献粮、款、修路、抬担架、搞运输的支前高潮。组织担架2893付,支前民工634131人。并要求整修旧公路和副路,架好桥梁,保养好公路电线。其中桐柏、随北、信应三县共完成枕木9万根,并运到平汉路边。

  1949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原局为基础组建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第三次组建的中原局胜利完成其历史使命,不复存在。

(作者:广水市吴店镇政府 沈宪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