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
  • 发布时间:2023-11-30
  • 信息来源: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字体:

广水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













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〇二三年三月








目     



第一章 广水市地质灾害综述1

第二章 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与防灾管理1-7

  第一节 监测预警1-4

   第二节 防灾救灾管理4-7

第三章 防灾预案7-10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7-8

   第二节 预防措施与建议8-10






广水市地质灾害综述


广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桐柏山脉东南麓,大别山脉西端,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地跨东径113°31′114°07′,北纬31°23′32°05′,北与河南省信阳县毗邻,东邻大悟县,南接孝昌县、安陆市,西连随州市曾都区,东西宽约57.5km,南北长约78.7km,国土面积2645.51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4%区内现辖四个办事处(广水、应山、十里、城郊四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武胜关、杨寨、李店、陈巷、长岭、马坪、余店、关庙、吴店、郝店、蔡河、骆店、太平)、3个国营林场(中华山、大贵山、花山)以及三潭风景区和工业基地、广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216月,我市共有地质灾害点86在册81处,新增5,其中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51崩塌15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广水市地质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26万元。

第二章 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与防灾管理

为了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给市政府编制防灾预案提供依据,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94号令)、自然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20064月)等有关规范标准,结合随州市广水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结果制定防灾预案。

第一节 监测预警

一、监测

广水市“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与监测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联系人更换,导致实施困难,现有群测群防监测手段以人工巡查为主,监测网络尚未全面覆盖,监测体系尚需进一步细化及完善。规划期内,对纳入本次规划的地质灾害点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布设三级监测报警仪器,安排专人对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宏观巡查和监测预警,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提升监测装备和监测水平,保证“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和群测群防体系的正常运行。

1、实行层层负责制度: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办及工业基地、镇国土资源4个办执法中心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也组建相应的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都要落实责任人。

2、建立监测值班制度:各级、各部门在汛期及雨季时,建立值班制度,24小时值班值守,明确联系电话,保障通讯畅通。

3、监测巡查制度:“四位一体”管理员、专管员、监测责任人要轮流值班巡查,平时按要求进行正常巡查,在汛期及雨季时则要24小时值班。

4、灾情速报制度:一是灾前紧急情况报告,二是灾后灾情速报。

5、对重点监测点安装裂缝报警仪器和伸缩仪器,指定专人对监测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保障其正常工作。

6、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树立全民防灾救灾意识,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并定期对防灾人员进行培训。

二、预警

地质灾害险情预报主要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各监测点的监测资料,结合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提供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点的险情状态,及时向灾害体所在地有关的镇办、村组、矿山及负责对重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险情预报,并根据不同的险情状态确定不同的应急防范,以便提前采取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状态可分为预警状态、警报状态和临灾警报状态三个等级。

1、预警状态

出现连续持久的中到大雨,日降雨量大于75mm,月降雨量大于290mm;灾害体后缘弧形拉裂圈已具雏形,原有的裂缝有加长变宽的异常现象,或产生新的裂缝;灾害体前缘出现鼓胀现象;地表形变主要监测点日变速大于3mm,月变速大于10mm,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主要井、泉流量出现增大或减少的异常现象,或涌现新的泉点。

2、警报状态

已进入预警状态的情况下,降雨仍在继续,且降雨强度较大;灾害体前缘鼓胀明显,后缘弧形拉裂圈已形成,且有逐渐加宽的趋势。地表原有主要裂缝有明显扩展和变形加剧现象,新的裂缝增多且加长加宽,地表形变主要监测点月变速率大于50mm,井泉出水流量明显地大幅度增多或减少,甚至有干涸后回升等现象。

3、临灾警报状态

在进入警报状态以来,降雨过程中或降雨后,地下水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如泉流量大幅度增多,出现涌水、冒砂、浑水或干涸后上升,地下水位上升、下降的反常现象等。灾害体地表及深部均反映出变形有明显地增大现象。灾害体前缘掉块,后缘错位,出现拉裂变形、剪切变形、挤压变形、地声等现象,动物也产生异常。


第二节 防灾救灾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

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领导小组

该小组由分管副市长(镇办主要负责人)挂帅,有市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环保、气象、林业等部门各12人参加。明确各部门在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责,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确保各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的实施。

2、建立健全应急抢险救灾系统。

3、多方筹集防治资金,并纳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4、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树立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做好每年定期对防灾人员的培训工作及汛期巡回检查工作。

5、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监测设施的维护,并派专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监测设施进行维护和监测,保障其正常工作。

二、预防保护措施

1、进行重点防治点的监测、勘察设计及工程治理,力争早立项早防治,重点防治点应派专人加强监测。

2、对于重点防治区(段)中的地质灾害点应加强监测及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具体监测及实施工作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组织进行。

3、对次重点及一般防治点应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其进一步变形,在雨期加强监测,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三、应急措施

应急防范措施是防灾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防灾人员在依据各种险情状态中的紧急防范措施,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1. 预警状态

应由镇办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报险情,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接到险情通报后,请技术支撑单位专家进行应急调查,按调查组技术人员提出的方案和要求进行监测,安排专人值班,部署通讯、广播、交通、医疗、气象、安全保卫、食品供应、财经等多方面应急防治准备工作。

2、进入警报状态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召集各相关部门决定应急防治方案及撤退措施,明确各部门责任人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领导小组要安排专人值班,通报险情并密切注视险情发展状况,对应急抢险的通讯联络、交通运输、安全保卫、食品供应、医疗卫生等,各部门均应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3、临灾警报状态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第一负责人应坐镇指挥,发布紧急撤迁令。各部门、单位、住户应服从指挥,由市公安局、派出所干警、武警、民兵巡视,清查、督促各撤迁单位、住户按规定线路,有条不紊地撤离到安全区。人员全部撤离后,应于险区设立警戒线、封锁线,禁止一切人员进入,险情排除后,方可撤销

四、抢险救灾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发生后,防灾部门应立即组织应急抢救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其强度、规模,力争使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其内容包括:

1、组织抢险专业队伍,紧急加固或抢险各类临时防护工程,及时排除险情。

2、对受灾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安置,对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经济评估,对受灾人员给予一定的受灾补助。

3、安排专人密切监视灾害的发展动向,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4、将灾情及时上报上级机关。


第三章 防灾预案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广水市区域地貌及地质环境差异性较大,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多发生在58月份降雨集中时间,防范工作如下。

176个地质灾害体中,根据调查分析及其发展的稳定趋势,选取危害性中型及以上、不稳定的、对人直接构成威胁的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防灾预案。

2、监测方法建议在后缘设置位移监测点,采用数显卡尺测量,监测周期一般为5天一次,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加密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宏观地质调查,主要调查灾害体周边的地质环境变化情况,生物异常现象,每月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总结报告1次。监测责任人要按防灾预案表中提出的警戒标志、报警设施完善相应的配备,将灾害体的危害区和安全区告知广大群众,并提前做好防灾交通要道。

355处危害程度小型和中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为镇办村承担监测防范任务,镇办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把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点分派专人负责监测,其监测方法采用钢尺、卡尺等工作在灾害体变形破坏部位设计专点测量。监测周期为10天一次,雨季或有异常现象应加密监测。若发现有变形加剧应立即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告。

4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群测群防监测点,建议各镇办做好辖区内的监测任务,各灾害点安排群测群防联系人、监测责任人。

第二节 预防措施与建议

2022年针对全市各镇办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重大隐患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力争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地质灾害的预防本着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以人为本、群测群防的原则,具体预防措施及建议如下:

一、管理措施

1、组建镇办和村组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救灾办以及相应的基层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安置组、治安组等机构,并建立相应配套的信息通讯网络,使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反应迅速。

24月、5月、6月、7月、8月和10月分别进行地质灾害预案巡视检查,特别是汛期,在地质灾害管理机构成立之后,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预防知识讲座,组织灾害预防专人上岗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制度、报警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各专职的职责。

二、应急方案

1、灾前方案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或监测异常现象时,由自然资源部门和专业单位提出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报上级发布。紧急情况时,经上级批准由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放送有关临灾预报信息。

2、临灾应急

临灾预报发布后,预报临灾区进入临灾应急期,防灾救灾指挥部及各职能工作小组根据职责分工,进入临灾应急状态:命令防灾救灾处于紧急待命状态,各镇办防灾办要求临灾区监督各监测责任人启动相应应急和转移方案,对临灾点范围内采用明显的预警标志与各点路线转移(见附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案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安全转移方案)。采用敲锣、喇叭、吹哨等设备和通讯设备及时通知和组织临灾区影响范围居民及财产转移。

3、灾后应急

当发生地质灾害时,防灾指挥部应迅速派人到现场了解灾情,确定灾后应急工作规模,命令防灾救灾应急分队进入灾区进行人员抢救工作,组织非灾区人民进行救援工作,主要就做好宣布灾区进入灾后应急期,部署灾区应急工作,根据灾情通报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按《地质灾速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速报灾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论证,及时提出灾情趋势意见和防灾救灾建议,提出合理可行安置区人员方案和有关生命线工程(如公路)的紧急抢救方案,加密灾后监测工作。

P020230927563939333253.doc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