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公报
  • 发布时间:2021-06-08
  • 信息来源:广水市司法局
  • 【字体:

广水市地处鄂东北,是桐柏、大别两大山脉交汇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境内全国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与河南信阳毗邻,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全市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人口94万,辖18个镇办、1个经济开发区,402个村(社区)。近年来,广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省委、随州市委工作部署,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关键头等大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市尤其是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取得积极进展。

一、工作情况

(一)突出党管法治,以“第一责任”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提高站位强责。坚持政治引领,实现“三个强化”。强化党的领导。将法治建设纳入我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依法治市委员会等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强化制度建设。强力推动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在依法治市和建设法治政府中促进作用,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制度常态化。强化督导考核。将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和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法治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督促整改、责令改进,推动法治责任落实落地。

二是主动作为履责。坚持示范引领,注重“三个带头”。带头学法。建立市委中心组学法、法治专题培训班等机制,积极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带头学习宪法,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知识和党内法规,领导干部每年进行述法报告,带动全市党员干部主动学法、知法懂法。带头守法。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监督权,不违规干预司法活动、具体案件。督促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办事,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2019年来,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件。带头用法。严格落实依法依规决策制度,对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遵循法定规定程序,经过合法合规审查。2020年,先后完成“印台山生态园PPP项目合同”“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等26件重大决策和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审查,不断增强依法决策能力。

三是全力支持负责。坚持重点保障,做到“三个优先”。机构优先设置。市委成立依法治市委员会、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法治广水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市直部门、各镇办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和法治工作机构,负责本地本部门法治建设工作,全市上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治建设网络。人员优先配备。突出政治标准,加强政法机关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每年通过招录、选派为政法系统注入新鲜血液,近几年先后调整了政法、检察、法院、司法四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法治广水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费优先保障。将法治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给予重点倾斜支持,2020年召开两次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具体问题,增加专项财政预算150多万元,确保了队伍专业、保障充足。

(二)突出依法行政,以“第一要务”健全法治体系

一是全面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坚持循法而行,做到“三个依法”。依法决策事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及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通知》,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与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活动,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必经程序,不断提高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依法审查公文。规范文件备案审查,对2020年以前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8件,废止、失效23件,共清理民法典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 36件,废止、失效9件;取消证明事项25项。依法规范服务。发布服务事项1389项,其中可网办1297项,可网办率93.4%,即办件389项,即办件率达28%,零跑动服务事项547项,最多跑一次800项,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坚持法治援企,优化“三个环境”。政策惠企。印发《激发市场活力若干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等文件,促进改革措施、惠企政策落实落地。2020年,先后为企业减免税费3.7亿元,帮助招工近5000人。政务助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先建后验”,加快推进“80554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2020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3400多家,注册资本47.5亿多元。政商暖企。建立市委“旬早会”制度,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举办《当好“店小二” 服务“八方客”》电视访谈活动,成立项目建设滞后等7个督查组,运用法治思维督导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先后推动9个受阻项目、31家企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是全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持提质强能,做到“三个增强”。增强执法能力。结合机构改革,开展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清理工作,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综合执法队伍,确定市级执法主体56个、委托组织6个、执法人员2680名,配齐配全执法设备。2020年开展8批次专项培训,对2300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规范。增强制度效力。制定出台了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亮证执法”制度,在打击非法采砂、交通执法等方面,推行全程音像记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文明高效的执法环境。增强协作合力。整合全市执法力量、法治资源,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纪委监委、政法部门、行政执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三)突出普法教育,以“第一力度”开展法治宣传

一是织密普法网,以“规”学法。坚持科学规划,健全“三个体系”。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全面保障普法实施。市直部门、镇村社区、重点企业、各类学校成立普法工作组,构建了全市大普法工作格局。健全学习体系。严格制定普法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健全队伍体系。选聘法律专业人才、办案能手组成普法宣讲团,组织政法干部、法律服务人员、文艺工作者组成普法志愿队,各地各部门明确普法宣传员,市人大、政协每年听审视察普法工作情况,确保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讲好普法课,以“教”明法。坚持全员普法,做到“三个全覆盖”。重点对象全覆盖。五年来,市委中心组邀请法学专家举办10场法治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办学法用法培训班12期,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参与法宣在线学习。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校园普法重要内容,引导家长共同参与普法学习,实现了普法教育全民参与、共同提升。活动载体全覆盖。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利用法律颁布实施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国家宪法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综治宣传月等法治宣传活动1000多场次。建设“两微一端”普法平台,开设了云上广水、扫码学税法、广检在线、广水法院等普法公众号,实现了普法上网。普法需求全覆盖。开展“订单”普法,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部门围绕《监察法》、两条例一准则、扫黑除恶、法律援助等内容广泛开展专项普法活动。五年来,市普法宣讲团按需到各地各部门,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道路交通法规等专题讲座30多场次。

三是擦亮普法牌,以“文”育法。坚持创新创建,丰富“三文品牌”。用文化拓深度。将法治文化与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三张全国文化名片融合起来,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书法、楹联、诗词评比创作活动,真正将法治精神深植到文化传承基因。用文艺增温度。组织映山红歌舞团、老年合唱团、和谐之声艺术团等普法志愿团队,采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方式,举办全市性大型文艺普法活动60多场次,现场观众20多万人次,切实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涵养了法治意识、增强了法治观念。用文宣强厚度。因地制宜打造了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园等法宣文化阵地,印台山杨涟纪念馆纪法同宣、震撼人心,占地1000平方米的法治教育基地、接待学生近万人次。创建了城郊办事处、三里塘社区、曹塘角社区、应办八一村等一批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单位。

(四)突出深化治理,以“第一要求”优化法治环境

一是全领域强化法治担当。坚持实干为本,加强“三个力度”。加强司法力度。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意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市法院完成审执分离目标,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市司法局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执行力度。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1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全面实行刑事案件“捕诉合一”办案模式。截至目前,刑检部门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120件163人,决定和批准逮捕99件122人,审查起诉案件279件349人,提起公诉203件243人。加强打击力度。2020年全面启动“一村一辅警”工作,破获17年命案积案,全破6起现行命案,侦破诈骗刑事案件96起,捣毁涉诈骗窝藏点6个,刑事拘留26人,冻结银行账户276个资金7555万元,追回经济损失96万元。开展毒品问题专项整治,查处146人、强社戒105人。

二是全方位细化法治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个提供”。提供司法援助。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建成全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成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9 个,实现全市40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提供司法救助。2020年,共受理司法救助案57件,予以救助决定35件,发放司法救助款90多万元。特别是我们对二级伤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彭某,给予了司法救助金3万元。提供司法保护。强化企业经营司法保护,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加快办理涉企案件,加强涉企案件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查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行为,从严打击涉企违法犯罪,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是全覆盖硬化法治监督。坚持多管齐下,做实“三方监督”。做实专门监督。市人大对提拔重用干部实行任前学法普法,举行宪法宣誓,对普法实施情况进行两次全面视察和听审,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市纪委监委对党内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对全市预算执行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提高了法律法规执行力、落实力。做实重点监督。开展法治建设全面检查,将所有镇办、市直部门落实情况在全市通报。聚焦民生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两次行政执法专项督查,严肃整治行业治理乱象。做实群众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收费清单制度,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坚持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公众听证制度,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保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突出服务大局,以“第一担当”展现法治作为

一是疫情防控当好主力。坚持立警为民,当好“三员”。当好交通要道守门员。政法队伍800多名警察全员上阵、全天候值勤,出动警力6万多人次,在国道省道、村头巷口搭建检测点63个,实行24小时交通管制,开展检测筛查、劝返劝阻、强制隔离,劝返车辆600余台次、人员1000多人次,切实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当好重点对象服务员。全面关停车站、网吧、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妥善做好129名逝者殡葬后处理,稳步帮助7000多名滞广人员返京,积极做好5800多名“四类人员”跟踪服务,及时处置157件网上涉疫情信访事件,有效化解涉疫矛盾纠纷。当好医疗机构安保员。组织100多名干警到市一医院、二医院等救治隔离场所开展安保服务,始终战斗在医院传染科、集中隔离点等前线,没有出现确诊、疑似人员脱管失控现象,没有出现伤医、辱医现象。

二是三大攻坚战当好主攻。坚持服务大局,做到“三有”。脱贫攻坚有位。坚持把精兵强将派到脱贫一线,政法系统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带动全市251名政法干部包保联系贫困村19个,结对帮扶贫困对象698户,帮助他们谋项目、兴产业、筑平安、促发展,实现了贫困对象全部脱贫摘帽。环境保护有为。积极参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公安部门铁拳整治非法采砂、违法排污、禁渔禁捕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打处66人。审判机关建立专业化审判组织,积极开展环保公益诉讼,打赢污染防治审理案件4件、判处罪犯6人;审理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件。风险防控有责。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公共安全大整治、网络环境大清理、信访积案大化解、金融风险大宣传“五大行动”,聚焦绿谷、善林金融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积极调查取证,精准“拆弹”,避免“爆雷”,有效防范了金融、社会、财政等风险。

三是平安稳定当好主角。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打好“三战”。打好扫黑除恶收官战。围绕“六清”行动,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截至目前,我市共立案侦办2个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办理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2起,打掉涉恶犯罪团伙50个,破获刑事案件175起,刑拘犯罪嫌疑人240人。一审审结涉黑涉恶案件10件60人。打好信访维稳持久战。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严格执行“五个一”包保机制,充分发挥“3+N”、基层综治中心等平台作用,对重点人员、重点对象“一天三见面、24小时包保”,确保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秋、国庆等重要敏感时间节点“五个不发生”,实现了赴省进京“零非访”目标。打好矛盾化解整体战。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告双报到”制度,动员政法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按照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要求,不断深化“逢四说事”工作机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4件,有效避免了民转刑、刑转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法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委、市政府、镇办及市直各部门法治意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等有所提高,但从目前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一)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不平衡。少数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政治站位不高,未能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是执法程序不规范,存在立案不及时、案件调查取证不规范、结案率不高、公示不及时、落实政策程序不到位。二是执法监督不到位。存在“以罚代管”、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没有建立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处罚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三是规范性文件送审率不高。机构改革后,部分单位存在法治机构不健全和法制审核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手续不及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不报审等现象,尤其是镇办、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送审率、备案率不高。

(二)法律顾问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法律顾问职责须进一步细化完善;二是法律顾问工作面过窄,在重大决策、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法律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控等方面很薄弱,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率只有50%;三是政府对通过市场购买社会公共法律服务的观念没有彻底改变,法治建设经费保障不到位。

(三)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滞后。少数单位、部门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工作上往往还是凭经验决策、行事,习惯性思维定式难以改变,法治思维、依法行政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中共广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3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